双峰驼牙齿形态与头颅的相关性和MPR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heng285292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双峰驼对炎热、寒冷的荒漠、半荒漠地区生态环境适应的形态学机制,本论文对双峰驼牙齿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解剖学研究。通过对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牙齿解剖学研究、牙齿与头颅相关性分析、CT图像MPR三维研究,结果表明,双峰驼牙齿的解剖学结构特殊,上颌门齿、犬齿和臼齿发育较下颌臼齿发育得好。齿体生长方向与头颅生长呈相关性,说明双峰驼在特殊环境下,牙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定向选择的趋势。对双峰驼的牙齿研究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具有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二维测量结果显示,公驼多数牙齿变量的变异要大于母驼,在犬齿、门齿表现得尤为突出,异速生长的研究也显示出了公、母驼之间的差异。根据线性分析结果,对公驼,几乎所有牙齿的变量,不论是M/D向,还是B/L向,对颅骨长均表现为正的异速生长。对母驼,除I2(B/L)、P3(M/D)、P3(B/L)外,其余变量对颅骨长均呈负的异速生长。从面积变量来分析,所列指标对颅骨长在公驼表现为正的异速生长,在母驼则表现为负的异速生长。不同牙齿具有不同的生长率(b),意味着不同的食性对牙弓不同部位牙齿形态的影响不同。就牙齿变量及有关牙齿的面积与颅骨长的相关程度来看,公驼比母驼的相关关系表现得更为紧密。在母驼及公+母双峰驼,颊齿的线性型和面积对于颅骨长的异速生长指数较小。多平面重组(MPR)CT采集的单个图像,对螺旋扫描采集的立体信息集合体进行选择和重组,选择和重组依据是构成立体的体素信息,即位置信息和密度信息。以根据体素的位置信息进行任意平面的选择和重组。因牙齿位置信息和密度信息特殊,对成年双峰驼牙齿的全长、冠长、根长、冠宽、颈宽、冠厚、颈厚和头颅解剖标志点分别进行矢状、冠状、水平CT测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公驼I1 AL b=0.003、r=0.848,CAL b=0.003、r=0.848,P3 AL b=0.004、r=0.945, M3 CW b=-0.002、r=0.802,母驼P5 AL b=-0.384、r=0.768,NT b=-0.392、r=0.934,而公+母双峰驼M1 AL b=0.011、r=0.400,NT b=0.003、r=0.440,P<0.005存在显著意义。根据对双峰驼牙齿MPR数据和对其头颅线性与牙齿冠状、矢状、水平面上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双峰驼牙齿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公驼牙齿的变异程度在门齿、犬齿、前臼齿表现突出。在线性型和面积方面,公驼牙齿的异速生长均快于母驼和公驼+母驼,与二维测量结果相同。在公驼、母驼或公+母,下颌齿,变量与颅骨长的相关程度比上颌更为密切。牙齿组织的发育除遗传因素和行为因素外,同时也受动物营养条件、草地类型、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而序列上的修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物体的表型性状和遗传功能。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是经典的表观遗传学现象,在生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表观修饰对植物逆境胁迫应答调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对阐明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拟南芥DNA甲基转移酶DNMT2与组蛋白
生物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海量的序列数据,全面了解这些数据的生物学意义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目前,对序列的理论分析工作大部分是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讨论诸如碱基含量、概率分布和相关性等统计学特征。为了从本质上探索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关系,有必要从数学和物理的角度作一些努力和尝试。简单和对称作为自然界的重要法则,在自然科学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同程度的对称性破缺使我们的现实世界呈现出复杂的外在表象。
本论文在拓扑场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领域做了深入的研究。在拓扑场论方面,利用段氏拓扑流理论研究了三种波的相奇异性;在广义相对论方向,主要讨论了Friedmann-Robertson-Walker (FRW)宇宙表观视界处的热力学的量子效应。首先,我们利用段氏拓扑流理论研究了三种波的相奇异性,分别为电磁场中的Riemann-Silberstein (RS)涡旋、相干光学中的相干涡旋、和卷波的中心轴vor
学位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复杂适应系统,由于自组织,生态系统可以形成复杂的随时间动态演化的时空斑图,这类时空斑图的形成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生态问题的重要认识,比如:单一物种的空间动态演化,物种之间的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作用对物种在空间分布的影响等等。因此,研究这类斑图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演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循环竞争的种群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蒙特卡洛(Mon
学位
高温超导材料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上临界磁场、较大的临界电流密度以及高于液氮沸点的临界温度,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高温超导块材的抗磁性和磁通钉扎效应设计的高温超导悬浮系统具有相当高的承载能力和独特的自稳定性,是未来高温超导应用的重要分支。由单块永磁体和单块高温超导体构成的悬浮系统的电磁相互作用力特性研究是超导悬浮系统安全运行设计的基础,并作为基础性研究课题受到广泛关注。本博士学位论文主要针对由单块
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由两种不同类型的RNA聚合酶转录,它们是核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NEP)和叶绿体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PEP)。这其中,NEP主要转录像rpoA和rpoB等那些负责叶绿体转录和翻译机制基因和一些看家基因,而PEP主要负责转录那些像psbA,psbD和rbcL等光合作用蛋白基因。NEP只由一个中心亚基组成,而PEP则由4个亚基组成,它们分别是rpoA, rpoB, rpoCl
冰川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蕴藏着大量具有独特遗传学和适应环境变化机制的微生物,是一个天然的微生物的“储存库”,记录着不同时期大气环流向冰川输送的微生物菌群数量和结构变化,是包含生物进化以及地球上生物生存环境变化信息的优良介质。所以研究冰川中的微生物不仅是极端环境下生物生态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微生物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应用先进的流式细胞技术和建立16S rRNA基
高电荷态重离子与金属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中的中空原子的形成和退激过程和靶的内壳层的电离无论从基础研究角度还是从应用角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本论文主要的工作是研究了高电荷态Ar16+和Xeq+(q=25-30)与金属Mo和Be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入射离子的中和和退激过程;二、靶原子内壳层的电离和激发过程。对这些过程的研究是基于各自过程中x射线的发射测量。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介绍高电荷态重
学位
本文基于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资料构建全球温度场和高度场关联矩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气象要素场关联性的整体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分别构建温度关联矩阵和随机关联矩阵并进行比较,发现温度关联矩阵中既存在关联“噪声”又存在真实关联。采用信度为0.01的统计检验能够简单有效地滤除温度关联矩阵中的关联“噪声”。对日温度序列做step=5d,10d...的滑动平均继而构建关联矩阵发现:365-
功能梯度材料(FGM),在宏观与微观上都是非均质复合材料,一般是由陶瓷与金属复合而成,其材料组分从纯陶瓷表面到纯金属表面呈连续梯度变化,导致了材料性质与等效物理参数也是梯度平缓变化。这使得FGM在工程应用中,特别在航天工业、聚变堆与核工业等高温环境中,有着传统纤维-基体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本博士学位论文,基于物理中面的概念与经典非线性板壳理论,建立了关于FGM板、圆柱壳与双曲率扁壳的基本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