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实验性镇痛评估预测术后镇痛效果的可行性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c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术前实验性镇痛评估能否预测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26位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入选本实验。术前先应用1Hz、25mA的电刺激产生实验性疼痛并进行VAS疼痛评分(VASpref)。而后予小剂量(0.05mg)芬太尼形成实验性镇痛,以及疼痛评分(VASpostf)。计算两者的差值(VASpref-VASpostf)标记为VASd。手术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局麻药为0.75%布比卡因。术后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镇痛药物:芬太尼4ug/ml+0.125%布比卡因)。评估术后6小时和24小时安静与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程度(VAS),并统计24小时的镇痛药物消耗量。利用线性相关分析来评估术前实验性疼痛(VASpref)、实验性镇痛(VASpostf)、VASd与术后各疼痛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的相关性。 结果:术前实验性疼痛评分(VASpref)与术后6小时安静与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评分存在中度的负相关性(r=-0.402~-0.422,P<0.05)。术前实验性疼痛VAS评分与实验性镇痛VAS评分的差值VASd与术后各疼痛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均具有中度的负相关性(r=-0.450~-0.615,P<0.05)。 结论:术前实验性镇痛评估可能有助于预测术后镇痛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锰暴露水平对S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凋亡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
目的: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术后肺炎的认识,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其发生;若一旦发生,亦能尽早确诊并给予合理的治疗,以期提高术后生存率,减轻患者及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 方法:收集我
研究目的: 通过对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与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的研究,全面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并发症、成本一效果分析及对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