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的全悬浮双探针及质谱诊断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源(DF-CCP)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等离子体源,它通过采用一个高频源和一个低频源来共同激发等离子体,可以实现等离子体密度和离子能量的单独控制,能够获得很好的刻蚀速率和均匀性。DF-CCP可以产生大面积较均匀的高密度等离子体,其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符合半导体工业生产的需求,因此这种等离子体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介质刻蚀方面,它目前正逐步取代其它效率较低的等离子体源。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的均匀性、双频电源的解耦和用于刻蚀的离子的能量分布受到了各种放电参数的影响,使得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因此,有必要对该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由于这种双频放电中存在着很强的高次谐波干扰,直接对其电学参数进行实验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具体来说,实验诊断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实现在不影响等离子体放电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原位诊断,获得等离子体密度、电子温度、电子能量分布函数和离子能量分布等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基于此目的,本论文采用自主研制的全悬浮双探针诊断系统,实现了对DF-CCP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温度的空间测量;系统研究了双频电源在不同放电参数下的耦合效应。最后,利用具有能量分辨能力的四极杆质谱测量系统对Ar/O2混合气体放电展开了研究,获得了不同放电条件下的离子能量分布和平均能量。论文的前三章分别是绪论、实验诊断方法和实验装置的介绍;后三章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第四章研究的是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的空间均匀性,并且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和二维流体模拟的比较,第五章研究了双频电源的耦合效应,第六章研究了Ar/O2混合气体放电的离子能量和平均能量分布。第一章绪论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见的等离子体源,阐述了本论文所采用的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源的特性,对DF-CCP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安排。第二章,较详细地介绍了等离子体实验诊断经常采用的几种诊断方法的原理,包括单探针和双探针法、质谱法以及发射和吸收光谱法。第三章,介绍了我们的实验装置,包括DF-CCP放电装置、全悬浮双探针诊断系统及四极杆质谱诊断系统。第四章,利用自主研制的全悬浮双探针,在不同放电参数下对等离子体密度及电子温度的径向及轴向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压、低频功率、放电间距和低频频率对等离子体密度的径向均匀性影响较大,而高频电源的功率对其影响不大;选择合适的放电参数,可以获得径向均匀性较好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与等离子体密度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反。等离子体密度的轴向分布显示,随着气压的升高,从驱动电极到地电极呈现出由对称抛物线分布向非对称抛物线分布的变化,最大值逐渐偏向驱动电极处。气压升高,电离源逐渐偏向驱动电极处,而且放电电极的不对称造成电极附近的鞘层厚度不对称,从而导致等离子体密度轴向分布的不对称。高频功率的增加能够提高等离子体密度,而低频功率增加可以使等离子体密度降低。电子温度受轴向位置的影响较小,变化平稳。对这种放电等离子体进行了二维流体模拟,结果表明实验结果和流体模拟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符合得较好。第五章,利用全悬浮双探针诊断系统研究了DF-CCP高低频电源的耦合效应。通过对腔室中心点的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测量,分析了放电间距、气压和高低频频率组合等对耦合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低频电源具有较强的耦合效应,实现完全解耦是比较困难的。增加低频功率,在较低的高频功率下,等离子体放电类似于单频放电,低频功率的加入对等离子体放电起促进作用,密度逐渐增加;而当高频功率较大时,鞘层扩展,主等离子体区域减小,等离子体密度逐渐降低,电子温度逐渐升高。在较小的放电间距下,等离子体密度随低频功率的增大而降低,电极间距较大时,二次电子发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增加低频功率,等离子体密度增大。气压较低时,增加低频功率,等离子体密度变化不大,较容易实现解耦;而随着气压的升高,电子碰撞加剧,欧姆加热效率升高,随着低频功率增加,等离子体密度也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相同高低频功率下的等离子体密度随着气压的升高而降低。低频频率较小时,等离子体密度变化幅度小,较容易实现解耦。第六章,利用四极杆质谱仪研究了Ar/O2混合气体放电的离子能量分布和平均能量的影响因素,质谱仪收集的离子穿过鞘层由下电极直接进入质谱小孔,属于原位诊断。研究了低频功率、放电气压、低频频率和氧气的含量对Ar+离子和O2+离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低频功率,鞘层电势增加,离子穿过鞘层获得更高的能量,Ar+离子和O2+离子的能量逐渐增大,高能峰向高能区移动,能量宽度加大。Ar+离子由于共振电荷交换反应损失掉较多的能量,不同的低频功率下,其平均能量均低于O2+离子。气压升高时,Ar+离子在穿越鞘层过程中的碰撞次数较多,其双峰结构越来越不明显,高能峰逐渐消失,低能区离子越来越多,而O2+离子的碰撞截面较小,其碰撞效应不明显,能量分布受气压的影响不大。增加低频频率,离子能量逐渐由中频机制向高频机制变化,Ar+离子和O2+离子的能量分布的宽度都减小,双峰结构逐渐变得不明显。增大氧气含量,电离率增大,Ar+离子和O2+离子的高低能峰均向高能区移动,最大能量值逐渐右移。同等条件下的Ar+离子的平均能量均低于O2+离子。
其他文献
目的:深入探讨通过心理干预手段对解决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作用。方法:将50名存在学习困难问题的小学生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并且对干预组的小学生采取心理干预手段,每周两次,一次40到50分钟,心理干预的持续时间为4个月,并采取相关的量表以及考核设备对被测试的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记录。结果: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相关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成绩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心理干预的手段,对解决
基层学生党支部践行学习(study)、服务(service)、总结(summary)的3"s"工作理念,通过"知识共享——自主学习——深入研讨——实现提高"四个环节,努力深化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成效;通过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发挥党员引导力;通过定期自我评价,工作反思,组织评议目标,保障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及时修改,不断完善。
文章阐述了互联网影响服务型制造的内在过程与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服务型制造予以定量测算。结合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对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能够显著提高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强大动力;互联网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型制造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互联网对服务型制造的推动作用在生产率比较低的制造业更强;随着政府干预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对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有
混沌的控制、同步是混沌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非线性科学的蓬勃发展,混沌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复杂非线性科学研究中的主要方向。如何有效地控制混沌运动,如何使两个混沌(超混沌)系统达到同步,如何利用混沌同步方法实现复杂网络同步等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混沌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混沌理论形成与发展,混沌控制与同步研究的起源、现状和典型混沌系统模型,然后研究了混沌(超混沌)
基于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结合真实的问题情境,选取"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内容设计教学,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实用性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众多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而在众多企业之中,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广大企业发展的领头羊,承担的管理压力与内部控制压力同其他企业相比更加大。据此,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与评价制度并使其得到良好运营与有效实施,是我国广大国有企业目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以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意义分析为起点,阐述国企内部控制制度推进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
函数空间上的算子理论因为与算子理论、算子代数、函数论、微分方程、复分析、微分拓扑等数学分支的紧密联系和在控制理论、量子力学、概率统计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而成为算子理论和分析领域的活跃研究方向Toeplitz算子和Hankel算子是函数空间上两类重要的算子,它们对算子理论、算子代数和复分析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单位球加权Bergman空间上带有不同符号的Toeplit
解析函数空间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算子理论的研究内容.一方面,很多经典的算子理论问题都可以模型化为解析函数空间上的具体问题.例如,单位圆盘上(向量值)Hardy空间是Nagy-Foias的膨胀理论的基本模型;另一方面,人们尝试将代数、几何和拓扑等工具引入到算子理论的研究中,并尝试用新的观点来解释它.众所周知,单位圆盘上Hardy空间的子模结构可以由内函数完全确定.但要完全刻画多圆盘上Hardy空间的子
尘埃等离子体是由电子、离子、中性粒子以及尘埃微粒组成的复杂等离子体,它广泛存在于空间等离子体中。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用于材料表面处理的等离子体工艺中,尘埃颗粒的产生对等离子体性质及材料表面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等离子体沉积多晶硅薄膜工艺,沉积到表面上的纳米颗粒可以增加薄膜中的太阳光光程,保证充分的光吸收,从而能够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气体放电过程中尘埃颗粒的产生
本文运用A.L. Edmonds和J.H. Ewing在4-流形上构造局部线性群作用的方法,以及Rohlin定理、G-index定理(G-signature公式、G-Spin定理)和Lefschetz不动点公式等工具,研究了四维流形上的有限群作用,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Spin 4-流形上不可光滑化的对合作用;2. Spin 4-流形上的不可光滑化的Zp-作用(p是奇素数);3.椭圆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