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劳动合同法有效执行的政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我国缓和劳资矛盾,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部调整利益关系的法律,必将对既得利益者构成一定的挑战。本文即是以“《劳动合同法》如何能得到有效执行”为政策问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结合博弈论,通过对《劳动合同法》执行过程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处境、利益要求以及各个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来界定这一政策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和宏观的政治目标,确定《劳动合同法》有效执行的政策目标,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在“协调利益保障权利,坚持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政策原则指导下,提出符合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政策建议——重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变化,创造有利于目标群体的生存环境,建立直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规则,保障直接受益者的权利。期望通过这些配套政策的来推动“《劳动合同法》有效执行”这一政策问题的解决。通过本文的分析,在《劳动合同法》有效执行这一政策问题上,关键的利益关系是劳资关系,一方面通过对JOB88有关《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调查报告进行二次分析,另外借鉴已有的有关《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对对企业人力成本影响的计算方法,结合标杆法,探究《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资方利益的根本性影响;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的文献与现实,分析劳动者的在劳资关系中的实现地位,得出劳资双方是合作与斗争的关系。只有分别从劳动者与企业两个方向和角度来提出符合二者利益要求的政策建议才能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比较顺畅的解决。这就要求一方面要营造适合企业发展和生存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坚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弱势的劳动者,必须有政策法律的支持才能减少企业对其权益的损害。另外,在协调二者关系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以及工会组织和其他利益可能受到影响的团体在这一利益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其他文献
<正>绪论:对于利用外资的研究,传统观念认为,利用外资最主要目的是弥补国内储蓄不足,即填补储蓄与为现实目标增长所需的资源之间的缺口,对于利用外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
现代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主要内容已经逐渐演变为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较量,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越来越受到市场竞争的主体——现代化企业及企业经营者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分布式应用的迅速普及,将应用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向客户端/中间层/服务器三层模型进行转移已成为用户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
网站在我国甚至国际上已经成为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在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站和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经济的主要运行模式。在网络产业中,市场竞争与垄断的产
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科技进步,二是人文精神。全球经济正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以
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解决现有城市问题的可行方案,还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途径,因而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正在掀起一
轰燃是受限空间火势失控的标志之一,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和巨额财产损失。轰燃的发生受房间尺寸、开口大小、火源面积、燃料载荷密度等因素影响,通过启动灭火设施,以减小火
我国企业集团要提高综合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母子公司管理控制问题。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国外相关理论,指出其可借鉴之处。鉴于我国国情,结合国内相
作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往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因此,加强抗震分析与设计对保护国家基本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根据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但是只是单纯依靠生产要素投入不断而维持的经济增长的持久性在各国经济发展现实反应下遭到理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