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空前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其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大量的建筑垃圾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成为城市一大公害。而与此同时,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无疑要消耗大量天然资源,例如水泥、混凝土的生产需要大量开采粘土、石灰石和砂石集料,这显然与可持续发展是不相符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就此,国务院和科技部分别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多次把城市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处理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内容列为优先主题。如何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建筑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及资源化利用现状的调研,重点分析阐述了以下内容:
确定了建筑垃圾的定义,分析了北京市建筑垃圾的分类、组成、特性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我国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近几年内国家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比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在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经验。
准确的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是建筑垃圾有效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依据。论文对影响建筑垃圾产生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建筑垃圾产量的预测具有非线性和小样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用于数据样本缺乏时的灰色-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GRNN)预测模型,阐述了建立模型的思路与步骤,并根据北京市1999-2007年统计数据资料,对建筑垃圾产量进行预测。
具体分析了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结合对城八区的实际调研,指出目前建筑垃圾中存在的问题和盲点,针对北京市建筑垃圾的源头、运输、消纳环节分别给出了可行性政策措施。
分析研究了目前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中涉及的费用问题,对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费、建筑垃圾处置费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建议提高建筑垃圾运输费及渣土消纳费;并且提出建立对建筑垃圾实行排污收费制度及建筑垃圾处置保证金制度;最后建议要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费标准。
按照材料和产品的不同,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及经济性进行了评述,总结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瓶颈,给出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配套政策及实施方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