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机器鱼高机动运动控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gsdf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生机器鱼及机器海豚的研究从最初的理论分析、简单功能模仿,发展到现在开始追求真实鱼类的运动性能。本文对鱼类运动性能的三个基本方面:高效率、高机动与高游速,分别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讨论。根据对鱼类的观察,提炼出了适用于机器鱼运动控制的底层及上层闭环算法,不但在运动性能指标上有较大提高,而且在精度上也有较大改善。   首先,针对现有鱼类稳态游动模型中对鱼体波的解释过于简单的问题,以获得高效率的游动为前提,提出了基波的概念,建立了基于鱼体线密度的鱼体波方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鱼体波生成方法。此外,基于该方法,进一步解释了鱼体的形态学设计,特别是鳍的位置与功能。仿真结果显示,所建立的鱼体波方程可以生成符合鱼体波要求的波形。并指出了在小振幅的前提下,著名的Lighthill鱼体波是本文提出的鱼体波的特例。   其次,研究了鱼类瞬态运动的典型例子——C形起动,针对其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了小尾模式、大尾模式以及基于虚拟C形管道的动态轨迹法。不但提高了弯曲阶段的角速度,而且使机器鱼亦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伸展阶段,进一步提高了C形起动的速度。在实验中,实现了机器鱼670°/s的峰值转向角速度。另外,一次鱼体弯曲就可以实现0~213°之间的任意转向角,从而一次C形起动就可以完全覆盖所有可能的方向,进一步提升了机器鱼的机动性。同时,借助陀螺仪完成的闭环算法,实现了首次转向误差不大于10°的转向精度。   再次,将动态轨迹法应用在机器海豚中,实现了精准的俯仰控制,并首次完成了在竖直平面内的前滚翻、后滚翻及其复合特技动作。对翻滚动作所建立的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影响翻滚的因素,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最后,通过新的机构设计、选用轻质材料、以及基于尾鳍攻角的控制算法,完成了新一代高游速机器海豚的研制工作。由于该机器海豚的游速较高,使得胸鳍可以产生较大的力矩,因此设计了基于胸鳍的偏航控制算法。在较高游速的基础上,进行了机器海豚的跃水实验,以期像真实海豚一样能跃出水面。通过多次实验,最终达到了每秒1.5倍体长的最高直线游速,以及2/3倍体长的最大跃水高度。
其他文献
该论文根据该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通过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IMIS)的研究,全面 地介绍了系统方案设计、整体结构、功能特性与技术实现等方面的内容.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融入
该文基于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应用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原理,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对连锁超市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硬件结构、软件结构、软件实现的关键性技术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该文首先对广义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做了介绍,接着重点讨论了广义系统的输 出稳定问题和广义系统能量有限的有限制调节器问题.该文是利用几何方法对这两类问题进行探讨
电弧炉是炼钢工艺的重要设备,短网一般指的是从变压器二次侧出线端到电极(包括电极)的载流体的总称。由于短网是大电流网络,在冶炼时电流一般可以达到上万安培甚至是十万安培
该文采用系统工程的作分析方法,即围绕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来分析风险投资,该文首先将风险投资与一般性金融投资作了比较,指出了风险投资的实质、特征、运作机理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路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交通安全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it System,简称ITS)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智能交
自然生命的诸多行为和技能是在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生命行为或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认知和发育的过程。赋予机器人这种类似于自然生命认知和
该文着重探讨此类非确定多属性决策(UMADM)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主要内容如下:(1)对MADM及UMADM的发展动态作了系统综述,评估现有典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2)对UMADM的不确定性
该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主相关因素,指明今后控制废弃物产生量的方向,并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阐述了
毫米波雷达具有工作频带宽、分辨率高、抗干扰性能强、全天候工作的特点,在交通安全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以交通安全领域毫米波雷达探测系统为背景,研究了雷达系统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