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大学作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所,文化是其生存的根基和命脉,是其最具特质的个性。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表现及途径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研究旨在加深对大学的文化内涵的认识,解答大学个性化在文化意义上的发展问题,探索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途径,在一定意义上,为新时期我国大学建设,提供认识参考。本文共分六章,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即本文的引论。主要论述了问题的提出;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综述;确定了研究的意义、思路及具体方法。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初步阐述大学文化个性的内涵与表现。明确指出大学文化个性指一所大学在其精神支配下的特殊生活方式的复杂整体,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大学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大学文化个性的表现,依次为表达文化个性的思想、表征文化个性的制度、表现文化个性的习俗和强化文化个性的集体无意识。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深入探讨了大学文化个性形成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生成思想、形成制度、养成习俗和集体无意识沉淀。具体内容包括:明确了生成思想,作为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起始阶段,其意义在于大学文化个性的觉醒及主导性文化价值的确立;剖析了生成思想的影响因素为师生群体、大学自身传统、区域文化和时代思潮;探寻了思想的生成机制。明确了形成制度,大学文化个性从觉醒到自觉的转化,其意义在于大学文化个性的自觉及文化个性行为的秩序化;剖析了形成制度的影响因素为已生成的思想和对制度本身的认识;探寻了制度的形成机制。明确了养成习俗,作为大学文化个性从自觉向自在的转化,其意义在于大学文化个性的内化及文化个性行为方式的习惯化;剖析了养成习俗的影响因素为已形成的制度和对养成习俗的态度;探寻了习俗的养成机制。明确了集体无意识沉淀,作为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标志,其意义在于大学文化个性的自在及文化个性思维的自动化;剖析了集体无意识沉淀的影响因素为思想、制度和习俗;探寻了集体无意识的沉淀机制。本文认为,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是一个从自觉状态向自在状态转化的过程,生成思想和形成制度是大学文化个性的自觉阶段,养成习俗和集体无意识是大学文化个性的自在阶段。集体无意识沉淀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最后阶段,相应的集体无意识沉淀成功,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标志。大学文化个性只有在集体无意识层面形成,才能说一所大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个性。
其他文献
日前,A股上市保险公司陆续披露了2016年度业绩报告。从年报数据来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16年保费收入稳步提升,净利润分化,但新业务价值与内含价值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如何有效地引进人才,科学地评
每一项教育教学改革行动,都有其特殊的价值。基于我在小学的多年观察和思考,想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行动探讨四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合作”$$有那么多人类的核心价值,
报纸
本文着重研究各种汇率因素变动与中国进口贸易购汇成本变动、出口贸易结汇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进出口企业所做的真实的外汇保值交易,本文就汇率因素对中国进出口贸
本文以对四川省297位震后灾区农村居民和295位非灾区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震后
毛泽东与郭沫若的“诗缘”很深,或诗词唱和、或“笔削”润句,或“一观”诗稿,可谓相知甚深。郭沫若留下了很多手书毛泽东诗词的翰墨,他还是毛泽 Mao Zedong and Guo Moruo
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职务聘任制通过合理设置岗位,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优化高校
济南军区“三防”医学救援队结合担负的任务,根据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特点,采用高斯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放射性污染扩散进行了初步模拟,并针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救援
电影《音乐之声》想必大家都曾看过,里面那首脍炙人口的《孤独的牧羊人》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演唱方法——约德尔唱法。著名的电影使我们对歌曲了若指掌,但是对唱法却一团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