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之后,美国结束了与苏联争霸,成为世界的顶级强国。为了构建其主宰下的“世界新秩序”,确保21世纪继续成为“美国世纪”,美国依托和利用其在各方面都无与伦比的超强实力,推行一种新型的霸权主义政策,谋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这种新霸权主义对外政策在小布什执政时期达到顶峰,探究其背后的形成原因和产生根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的第三次经济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信息社会的转变,代表着一个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和发展。美国是这场新经济革命的发源地。新经济的勃兴使美国经济快速增长,财富迅速增加,竞争力日益增强,占据了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制高点,推动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美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扭转了战后以来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下降的不利局面,重新确立了在经济领域的超强地位,给逐渐式微的美国霸权以强有力的支撑。知识资本孕育新的霸权,以此为基础,美国霸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推行新霸权主义有了坚实而可靠的物质保证。
第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新军事变革,导致了军队建设和作战方式等一系列方面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美国通过率先启动和推行新军事变革,极大地增强了其军事实力,成为顶尖军事强国。美国超强的军事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军事形态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军队形成了“时代差”,也拉大了与其他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新军事变革使得国际战略力量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军事力量在国家综合实力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战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战争的可控性明显增强,美国选择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谋取战略利益的意愿因而越来越强烈,自由度也越来越大。
第三,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新保守主义,是由传统保守主义发展演进而来,具有很深的犹太政治背景,其外交理念深深植根于文明冲突论、反共主义、新天定命运观和美利坚帝国论之中,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以及强调国家实力作为政策后盾,构成了新保守主义外交战略和政策主张的本质特征。新保守主义是近年来美国最强大的一股思潮,迎合了其称霸世界的需要,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尤其是小布什政府外交战略和政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第四,冷战结束后,美国积极主张构建世界新秩序,以此为契机,美国从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出发,坚持工具性制度主义,采取实用主义的办法,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利益,积极利用和改造国际制度,以建立美国主导的制度性霸权体系,进一步束缚他国的手脚,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目前,一个网络化的制度体系正在型构之中,宪政性的世界新秩序初步形成,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的结合也更加密切。可以说,从国际制度入手建立制度霸权已成为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内容,国际制度为美国推行新霸权主义提供了便利的权力资源,成为美国霸权的延伸和重要一翼。
以上四大根源中,经济实力是基础,是美国霸权最核心、最稳定的根源;军事力量是手段,以武力谋取霸权是美国新霸权主义的重要特征;思想文化是动力,新保守主义是小布什政府推行新霸权主义的最根本的动力之源;国际制度是保障,从国际制度着手建立制度霸权是美国新霸权主义的最隐蔽的根源。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小布什时期美国新霸权主义的四个侧面或维度,也进一步彰显了小布什时期美国新霸权主义的典型特点,即经济范式实现转型,军事形态形成代差,思想文化更趋保守,国际制度的刚性约束越来越强。突出表现就是:超强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为美国新霸权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资本天然的逐利性和战争的可控性又使新霸权主义更具扩张性和掠夺性;偏激的保守主义为新霸权主义提供了强劲的思想动力,同时对文明冲突的巨大担心以及推广自由民主模式、传播价值观念的天赋使命感,使美国新霸权主义又更具进攻性和侵略性;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制度体系为新霸权主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国际制度的规范性特征、约束性效力又使美国新霸权主义更具欺骗性和伪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