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飞虱线粒体基因组的全长为15943 bp,其A+T含量为77.4%。它具有典型的动物线粒体的基因和密码子,而它的大小和核苷酸组成都很好的在其它半翅目物种的范围之内。但是,与假设的节肢动物祖先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方式相比,在灰飞虱的线粒体基因组中有两个区域发生了基因重排。tRNACys基因和tRNATrp基因交换了位置,tRNAThr、tRNAPro和nad6基因发生了基因洗牌。   灰飞虱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有两种起始密码子ATG和ATT。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具有典型的典型的终止密码子TAA和TAG,而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基因具有不完整的终止密码子。灰飞虱具有在已知昆虫中最短的atp8基因,而它的nad6基因比其它半翅目物种的都长。   灰飞虱线粒体基因组有22个tRNA基因。灰飞虱tRNA的反密码子与果蝇(Drosophilayakuba)的相同,且除了tRNASer(AGN)、tRNASer(UCN)和tRNAHis以外均可以形成三叶草状的二级结构。tRNASer(AGN)和tRNASer(UCN)缺失了DHU臂,而tRNAHis缺失了TψC臂。   灰飞虱线粒体基因组的A+T富含区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二部分有一个包含了保守元素的茎环状结构,在J链上一个23 bp长的poly-T stretch位于该茎环状结构的下游。第三部分有十一个21 bp长的重复单元。   以上都是浙江湖州灰飞虱线粒体基因组的分析结果。本论文对北京和湖州的灰飞虱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从核苷酸替换、同义和异义替换以及蛋白质基因的变化的角度对二者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一类重要的禾谷类作物病原物,由它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麦田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
除草剂的广泛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会对环境和生物带来潜在危害。根瘤菌与大豆根系组成的共生固氮体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气的作用,共生固氮作用可为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氮素营养。共生固氮作用除了受根瘤菌和寄主大豆共生关系的影响外,同时还受环境的显著影响。咪唑乙烟酸是大豆田常见的除草剂之一,咪唑乙烟酸是选择性芽前及早期苗后除草剂,其作用靶标为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目前广泛应用于大豆田防
本文就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及其寄生因子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保幼激素酯酶活力和蜕皮激素滴度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小麦病害。该病通过气流在高空远距离传播,可造成小麦大面积发病,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是最重要的小麦
日本看麦娘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一年或越年生恶性禾本科杂草,主要在长江流域的稻茬麦田和油菜田造成危害。目前田间主要应用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甲基二磺隆等药剂进行防除,其
种子营销模式即品种推广模式,好的营销模式可以快速、有效地将最新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到农业生产中去,是除品种创新以外体现农业科技推广效率的一种有效补充。种子的营销模式是制
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世界重要的检疫性果蔬害虫,因为其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等特点给果蔬行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桔小实蝇繁殖为害的过程中,嗅觉系统
文章旨在探讨图书馆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的驱动因素,图书馆在政府数据开放中扮演的角色、相关实践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期发掘图书馆在政府数据开放中的价值.通过对国外图书馆的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一种危险的森林检疫性害虫,利用寄生蜂防治是控制其危害的主要途径。本文在调查广东省松突圆蚧寄生蜂资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