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外包项目中的知识转移实证研究——基于IT服务提供商的视角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o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价值链中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涉及多个组织和部门的IT外包项目变得越来越普遍,IT外包产业蓬勃发展。但IT外包项目居高不下的失败率也不断让人产生疑问,并引发了学术界对此的思考。从知识管理理论的观点来看,IT外包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IT外包服务提供商与客户方之间缺乏有效的知识转移。有效的知识转移不仅对于提升IT外包服务提供商的项目管理能力、关系管理能力以及服务交付能力,也对获取更高的IT外包项目绩效有重要意义。在IT外包项目中,IT服务提供商具备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开发的相关知识,客户方具备企业特定的业务流程知识与领域知识,必须通过知识转移才能实现知识的集成和创新,最终形成服务于特定客户方的IT系统解决方案。因此,如何提升IT外包项目中从客户方到IT外包服务提供商的知识转移效果,如何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效率的知识转移,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从IT外包服务供应商的视角,研究从客户方到IT服务提供商项目团队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转移理论、外包关系管理理论、团队研究、控制机制等理论,把IT外包服务提供商的团队特征、客户方特征、外包控制机制以及双方互动关系等因素纳入整合的框架中,以成功的知识转移为导向,构建了一个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四个案例的深度访谈与437份问卷(126个团队)的实证调研,通过对实证数据的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为IT外包项目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文的创新工作体现在:  1、从IT外包服务提供商的视角,深入挖掘IT外包项目中知识转移的情境特殊性,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后,结合中国商务环境的特点,把团队成员个体特质因素与团队交互因素、IT外包契约关系所涉及的控制机制因素与外包关系治理因素引进传统的知识转移要素模型,构建了IT外包项目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  2、基于中国IT外包服务提供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得出更贴近中国IT外包企业实际情况的结论。从IT外包服务团队的特性来看:由于身处跨组织的项目团队,成员的个人意识被弱化并会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组织和团队目标,所以团队成员在人格特质上的外倾性水平和稳定性水平不会对知识转移产生显著影响;信任、互助、目标与任务导向明确的团队氛围能为知识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与知识转移显著正相关;IT外包项目团队作为知识的接收方,其积极的获取意愿是知识转移发生的前提条件;IT外包项目团队成员对新知识的发现、获取、吸收并应用的能力非常关键,团队的吸收能力越强,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知识转移绩效越好。IT外包项目团队感知的客户方支持通过信任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知识转移产生影响。当IT外包项目团队成员感受到较高的客户方支持时,双方倾向于采取基于信任的非正式控制机制来对双方的契约关系进行治理,在双方信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知识转移得以顺畅、高效的发生。外包双方的及时、准确、充足和可信的沟通与和谐关系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另外,沟通还通过信任控制、和谐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对知识转移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增进双方的了解与信任,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双方冲突水平,减少机会主义,进而促成双方融洽的合作关系。IT外包双方的契约控制对知识转移具有消极作用,当契约过于复杂或严格,或频繁使用契约控制来治理交易关系,将会导致冲突水平上升,也会带来交易伙伴的抵触情绪,从而限制知识转移的发生。由于IT外包契约的不完备性,更具柔性的信任控制恰好能弥补正式契约的缺陷,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3、有关知识转移的研究在以往大部分是在个体层次,从组织层次、团队层次方面的研究,而跨层次的研究并不常见。本研究采用跨层次理论及分析方法对个体层、团队层的变量进行合理的测量及操作,目的是希望以更加整合的方式科学地、系统地理解组织现象。  本研究对于如何克服组织间知识转移的阻碍因素,推动知识在IT外包项目双方快速、高效地流动,提高IT服务商项目团队的水平与能力,促进IT外包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学术委员会章程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章程文本是有价值的考察材料.通过对清华、北大案例的考察,不仅发现两校的不同学术文化品格和追求,而且发现政府规制与大学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战略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主题。创新对促进企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影响因素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但是目前还鲜有学者从
[摘要]现代艺术的真实被分化为三种范式"色彩之真、形体之真、心理之真",这种真实本身来源于艺术家的小圈子经验,但伴随着公共知识容器的杂语化和可变的生成性特质,私密的知识不断的化为公共知识的一部分。  [关键词]分化;真实;范式;公共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0  分化成为现代性知识类型生成的动力,在现代艺术的知识表述方面体现为若干个分化,即先锋和大众的分化,审美和消费的分化,理性和非理性的分化,
中国社会转型和国家改革发展已进入高风险阶段。风险决策正成为教育改革决策的新常态。事业在"进步"中倒退,"顾此失彼、扩大差距",社会不稳定,改革试点失败,塔西陀陷阱等是当
区际经济合作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自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来,区际经济合作更是成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力。在中国区际经济合作与专业市场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