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在2006~2011年主要赛事中攻防技战术运用的分析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o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女足曾经经历过辉煌,一度称霸亚洲,甚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在其成绩到达巅峰后却悄然走向了低谷,更是在2010年因亚洲杯成绩不佳,首次失去了2011年女足世界杯的参赛资格。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女足成绩的滑坡,成了足球科研人员和广大足球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选取了中国女足在2006年、2011年亚洲杯、亚运会、世界杯、奥运会等大赛中的部分比赛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中国女足在比赛中的主要攻防技战术运用情况,总结进攻和防守中技战术运用的特点和规律,继而找出中国女足在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弱点和不足,以及06年至11年中国女足技战术运用效果的发展变化趋势,并提出建议。简要结论如下:1,中国女足的传球主要集中在中场中路,以横传和回传居多:前场传球次数较少,成功率低;后场边路失误较多,缺乏向前传球。全场失误传球的主要原因是传误,表现为传球盲目,自主失误较多,传球时机错失,传球基本功不扎实。2,中国女足运球成功率较低,在中场中路采用运球较多,表现为运球时机不合理,技术差,出球慢,被动运球较多。3,中国女足获得前场定位球次数较少,直接射门和配合射门的成功率都较低,威胁不大,缺少定位球能力强和抢点射门能力强的队员。4,中国女足射门成功率较低,前场中路是射门的主要区域,远射能力较差,缺乏射门得分的欲望和信心,力量和技术也较差。5,中国女足攻入前场30米的主要发动区域是中场中路,运用最多的组织形式是短传传切,反抢较少。攻入后多采用二人或三人以上的短传配合组织进攻。6,中国女足后场边路防守能力较差,后场防守时多用区域防守,协防时不盯人,对进攻队员的压迫力不够;后中区由于盯人不紧常造成被攻入后场30米和失球;后场使用围抢较多,但围抢时容易犯“只围不抢”的毛病。7,从中国女足在06年至11年中主要攻防技战术运用的成功率变化趋势来看,中国女足攻防技战术运用成功率整体出现下滑,其在比赛中存在的攻防技战术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是中国女足成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体育在人类历史不断推近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体育也为电视提
本文选取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员2000-2010年多年度参赛特征为研究对象,以近十年来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员比赛数据及竞赛成绩资料为信息源,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法、个案分析法、比较
本论文以国家竞走队内教组和外教组四名高水平20公里竞走运动员(2男2女)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运用运动训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