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生产的药物中,手性药物占有很大的比例,药物的单一对映异构体在人体内会表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有的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对手性药物外消旋体的拆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接枝聚合与交联同步进行”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以S-扁桃酸为模板分子,分别在非水介质中和水相介质中成功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印迹材料MIP-PMAA/SiO2和MIP-PDMAEMA/SiO2,该研究对于扁桃酸的提取分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将含有巯基(-SH)的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作为偶联剂,在非水介质中对SiO2微粒表面进行改性,制得MPMS/SiO2改性微粒。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与-SH组成的引发体系使甲基丙烯酸(MAA)在MPMS/SiO2微粒表面发生聚合反应,成功制得接枝微粒PMAA/SiO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热失重分析法等,分别对两种微粒PMAA/SiO2和MPMS-SiO2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单体MAA接枝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接枝微粒PMAA/SiO2最适的条件:体系温度为70℃,单体在整个反应体系中所占比例为13%,引发剂用量为MAA质量的1.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接枝微粒的接枝度可达20.21 g/100g。接着,考察了在最适条件下制备的接枝微粒PMAA/SiO2与扁桃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非水介质中,大分子链PMAA中的羧基与扁桃酸分子之间可产生氢键作用,在该相互作用下,接枝微粒PMAA/SiO2对扁桃酸会产生强的吸附作用;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25℃时最大吸附量达到146 mg/g;随着温度的升高,接枝微粒对扁桃酸的吸附容量下降。将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作为偶联剂,在水相介质中对SiO2微粒表面进行改性,使氨基(-NH2)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制得AMPS/SiO2改性微粒。过硫酸铵((NH4)2S2O8)为引发剂,与改性微粒表面的-NH2组成引发体系,使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在改性微粒表面发生接枝反应,制得接枝微粒PDMAEMA/SiO2。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对微粒PDMAEMA/SiO2和AMPS/SiO2进行表征;并研究反应条件对DMAEMA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接枝微粒PDMAEMA/SiO2的最适宜条件为:反应体系温度为35℃,DMAEMA在整个反应体系中所占比例为14%,引发剂用量为DMAEMA质量的1.0%。在此条件下,反应8 h,PDMAEMA/SiO2的接枝度可达24.8 g/100g。同时考察了PDMAEMA/SiO2对扁桃酸的吸附行为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水相介质中,扁桃酸分子与大分子链中PDMAEMA的叔氨基之间产生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使PDMAEMA/SiO2与扁桃酸之间形成强的相互作用,在25℃,pH=3时,最大吸附量达到200 mg/g;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降低。在非水介质中,以MAA作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作为交联剂,成功制得了S-扁桃酸表面印迹材料MIP-PMAA/SiO2;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和竞争吸附实验,分别了考察MIP-PMAA/SiO2对手性扁桃酸的识别选择性和手性拆分能力。结果表明,静态吸附量为146 mg/g,动态吸附量为140 mg/g;相对于R-扁桃酸,印迹材料MIP-PMAA/SiO2对模板分子的选择性系数k为4.9;手性拆分实验后上清液中R-扁桃酸的对映体过量为40%;洗脱液中S-扁桃酸的对映体过量高达81%。最适宜的印迹条件为:交联剂EGDMA与单体MAA物质量之比为1:3,S-扁桃酸与单体MAA的物质量之比为1:3。最后,在水相介质中,以DMAEMA为功能单体,二氯乙醚(DCEE)为交联剂,成功制得了S-扁桃酸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DMAEAM/SiO2。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和竞争吸附实验,分别研究了MIP-PDMAEMA/SiO2对手性扁桃酸的识别特性和拆分性能。结果表明:静态吸附量为205 mg/g,动态吸附量为208.98 mg/g;相对于R-扁桃酸,印迹材料MIP-PDMAEMA/SiO2对模板分子的选择性系数为3.9;手性拆分实验后上清液中R-扁桃酸的对映体过量为30%;洗脱液中S-扁桃酸的对映体过量为76%。最适宜的印迹条件为:交联剂DCEE与DMAEMA的物质量之比为1:3,S-扁桃酸与DMEMA的物质量之比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