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是共青团正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管理”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归纳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目标、体制、机制、产品,构成了“管理”的内部要素;环境、需求、资源和绩效,构成了“管理”的外部要素。本文所论述的“管理模式”,正是基于这些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而产生的表现形式;而环境、需求、资源和绩效这些管理的外部要素,不仅决定了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现有模式,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管理模式的分类,本文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其一,是基于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结构(管理)视角,这一视角借鉴了管理学理论中的组织结构系统观点,重点讨论组织为达成管理目标所采取的不同组织结构形式;其二,是基于公共管理学的组织关系(公共管理)视角,这一视角借鉴了公共管理学中的新公共管理主义、治理理论、第三部门理论,重点讨论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不同主体在共同应对公共事务中的关系。 上海共青团在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实践和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以青年活动、青年项目和青年研究为代表的第三部门模式;二是以成立政府青年事务机构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三是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为代表的综合治理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契合了公共管理学中的第三部门理论、新公共管理主义和治理理论,但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从国外主流的几种青年事务管理模式来看,青年事务管理模式与一个国家的国体、政体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环境因素紧密相关,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合适的模式。 笔者认为,共青团选择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模式,要充分考虑环境、需求、资源和绩效等因素,运用组织权变理论来构建最适应本土环境的管理模式。当前,基于共青团具有政治、社会双重属性的现状和事实,可以采用“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青年事务综合协调机构+共青团组织”的混合管理模式,综合运用统筹协调、监督评估、授权管理、枢纽管理、承接实施、代表协商、参与合作等机制,以兼顾党政要求和青年需求的协调、统一。据此,笔者在本文的“结论、讨论和建议”部分,进一步从公共管理、管理和共青团组织三个视角探讨了混合管理模式中所涉及的重要关系,并提出了上海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模式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