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我国,城市设计一直存在“重设计,轻管控”的现象。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将城市设计语言转化为管理语言的工具,一定程度上为落实城市设计意图、指导建设实施提供了保障。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导则的理论及实践应用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缺乏结合实施效果对图则的编制进行跟踪反馈。本研究以地块城市设计图则这一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成果的编制作为研究对象。文章首先从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入手:归纳整理国内外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设计一直存在“重设计,轻管控”的现象。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将城市设计语言转化为管理语言的工具,一定程度上为落实城市设计意图、指导建设实施提供了保障。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导则的理论及实践应用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缺乏结合实施效果对图则的编制进行跟踪反馈。本研究以地块城市设计图则这一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成果的编制作为研究对象。文章首先从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入手:归纳整理国内外在城市设计导则领域的相关研究动态并选取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四个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作为重点案例,对其在地块层面城市设计图则编制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比较。其次,重点研究南京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编制与实施:在详细解析南京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跟踪比对的方法,对南京南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图则从编制到实施的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图则控制要素在规划管理中的作用及实施情况,并根据实施效果对现阶段南京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编制方法进行反馈。然后,针对当前南京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普适性控制内容在不同类型区域针对性不足的情况提出“分类管控”的优化设想:在管控模式上,采取“差异化”管控的方式。充分考虑南京各类城市风貌,依据不同类型城市风貌将市域范围内重点地区划分为城市中心地区、滨水地区、沿山地区、城市交通枢纽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及其它重要功能片区;在控制内容上,构建“基础性要素+选择性要素”的定制化控制要素体系。以《南京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为基础,提取基础性控制要素,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明确需重点考虑的选择性要素,坚持不同类型区域不同管控侧重的原则,以此提高不同类型区域城市设计管控的针对性。最后,选取南京高铁仙林站周边地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依照《南京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对于图则编制的要求,结合“差异化”管控模式与“定制化”控制内容的设想,用实践模拟的方法进行图则编制并对“分类管控”设想的可操作性进行初步验证。全文约6.0万字,图表94幅(图70幅,表24幅)
其他文献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哲学观进行了批判,阐述了自己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即:被人们所公认的"新世界观",但学术界对其内容的解读存在很多分歧。文章从人的本质观、实践观、宗教观以及革命观等维度对"新世界观"的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并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解读了"新世界观"的当代价值。
零工劳动虽然让劳动者借互联网平台或是中介机构实现灵活就业,但劳动者与雇主不存在劳动关系。零工劳动模式对传统劳动关系的解构使劳动者获得了劳动自由,转移了劳动关系,降低了雇主成本。但零工劳动使劳动者脱离劳动法和社会保险的保障体系,不利于劳动者基准权利的维护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国外的法律实践普遍承认零工劳动者的劳动者地位,我国应完善劳动法的相关立法,把零工劳动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畴,明确零工劳动者的法律
研究了聚苯硫醚和聚四氟乙烯有机复合涂层在快速结垢液和工业盐卤中的防垢性能,讨论了 PTFE 含量对涂层性能及防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含量的 PTFE 过渡层制作的多层复合涂层表现出优良的防垢性能。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有益的理论与技术参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在此背景下,海岸带生态修复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与要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特殊区域,总结其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基于生态文明
古村落在周围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乡土文化等不同要素的相互影响下,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聚落组成形式。关于其自身发展特征、生长机制的研究对于古村落历史景观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当前,我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居住环境恶化、乡土文化失传、景观风貌混乱等问题;在古村落规划中有忽视对地方传统文化要素提炼、历史遗存保护不当、建设性破坏的问题。随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战略地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乡土文化遗存对乡村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