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爵士时代”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The Great Gatsby自引入中国以来,大获好评,目前30多个中译本也体现其研究价值和热度。其中著名译者乔志高的译本《大亨小传》于1971年由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隔42年,该译作于2013年5月由上海三联书店于内地首发。该小说的最新译作由80后翻译家李继宏译出,于2013年1月出版。乔志高的译本在香港、台湾地区大受读者欢迎,几经再版,经典佳作的光环仍不褪色。李继宏的译本正值电影重拍上映,迎合新时期读者的需求,可读性较高。由于两个译本创作于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特色和时代烙印,因此笔者将以这两个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框架,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以及操作规范对两个译本进行分析,讨论不同翻译环境下,两个译本的时代特点和语言差异以及译者的不同选择,以拓宽图里翻译规范在译本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两个译本在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预备规范影响下,香港70年代的翻译环境比新时期错综复杂,乔志高和李继宏接受翻译任务的原因不同:乔志高是在今日世界出版社的邀请下接受翻译的,而且出于他个人的爱好和对20年代的种种记忆;李继宏与果麦文化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合作,这是他计划翻译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是为满足读者对高质量翻译的需要而作。在初始规范影响下,乔志高的译本侧重于归化,体现可接受性;而李继宏的译本倾向于异化,体现充分性。在操作规范的影响下,从母体规范来看,李继宏的译本结尾有较大篇幅的注释,而乔志高译本结尾无注释;从篇章语言学规范来看,乔志高的选词有古语和现代汉语的综合,而李继宏的语言更为现代读者所接受。同时,在句子、修辞手法的处理上,两者也有差别,但都尽力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和修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