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结合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而产生生理活性。现在已证实细胞表面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有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的受体。细胞表面受体的胞外部分经蛋白酶切割可产生其可溶性形式,即Ⅰ型可溶性受体和Ⅱ型可溶性受体。本工作以昆虫细胞表达的人的Ⅰ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I)为靶点,建立了全新的、非放射性的受体与配基结合的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由于所用受体为非全细胞或组织,高浓度发酵液对用此模型的筛选无影响。应用此模型从2000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物和50多种中草药等天然产物中,寻找sTNFRI拮抗剂。筛到2株阳性菌株和两种有活性的中草药。并对所筛选到的其中一株阳性菌株1487进行了部分活性成分的研究。 以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固定酶标板,用在昆虫细胞表达的sTNFRI建立了基于竞争性受体配基结合为原理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拮抗剂ELISA筛选模型。在未加入待筛选物,只有重组病毒感染细胞的上清液时,测得的吸光值在1.40左右,而用野生病毒感染细胞的上清液作为对照,吸光值仅为0.30以下。当加入的待筛选物中含有sTNFRI拮抗剂时,该拮抗剂与固定于酶标板上的TNF竞争结合sTNFRI,阻断抗sTNFRI抗体同sTNFRI结合,也就阻止后面的酶促放大反应,使所测得的吸光值下降,根据吸光值的改变来确定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