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这篇论文,是笔者对王安石诗歌研究的一种开拓与尝试。本人以王安石人生经历为脉络,以宋代至臻成熟的佛禅思想对诗歌内容所起地潜移默化之影响为依据;以佛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活水源头为新能量,全面系统地研究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的关系。笔者在此关注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着眼于佛禅对王安石诗歌创作的启发和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佛禅与宋诗的关系提供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王安石的一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他出生在一个佛教世俗化的时代,自幼家乡佛教氛围浓重,成长过程中又受到佛教的熏陶。他少负绝资,“无所不读”,所读之书多与佛学有所沾染;为官之后更愿亲近佛教,所到之处必游历寺庙,广交高僧大德;经世济民期间更愿援禅入儒。晚年退隐钟山、与僧为伴、以寺为家、精研佛禅、游走山林、深悟禅意,并自号“半山道人”。其对宇宙人生的感怀,亦达佛家的“真如境界”。从王安石诗歌作品中看,其受佛禅影响至深,在他现存的1700多首诗中,与佛禅相关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诗中可见其博大精深的佛禅思想,以及对诗歌与佛禅两种意境的互济互融。体现出其高超的创作形式和技巧,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魅力。其诗歌风格引领了宋代诗歌风貌。因此从佛禅的角度切入,来研究王安石诗歌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简述宋代佛禅研究概况,宋诗研究概况,以及各时期“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的相关情况,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介绍了写作内容。第一章:王安石的佛禅修习与林下交游。以王安石人生脉络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他学佛修禅的历程。通过其林下交游、寺庙游历,力求准确描述佛教之于王安石的早期影响。第二章:王安石诗歌创作中彰显的佛禅精神。王安石的佛禅修习历程对其精神世界影响至深,他能从佛禅中汲取思想精华,以此用于人生实践和提升自我的精神世界。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亦能展示佛禅“万法皆空、人生如梦;本心是佛,无心是道;自性清净,随缘任运”的精神本体。第三章:王安石的诗歌构思与佛禅思维。王安石的诗歌构思得益于佛禅思维的泽润,与他深研佛典和禅僧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熟练掌握禅宗临济、云门的授课方法,深通“无念为宗、即事而真、触类是道”等修持方法,深刻理解“静观默想”、“直觉顿悟”以及“二道相因”等佛禅思维模式。静观默想思维模式丰富了他诗歌构思的本体,使“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新”所体悟的自然景物诗,往往具有无禅语而有禅意禅趣,寓禅理而不落形迹,可直感而不可诠说的特点。直觉顿悟思维模式使他“得鱼忘筌、舍筏登岸”,化解了他诗歌创作中“感性与理性、瞬间与永恒、个体与整体”的内在矛盾。“二道相因”的思维模式,使他的诗歌富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第四章:王安石诗歌技巧和佛禅的启示。王安石诗歌创作形式和技巧亦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其诗歌技巧的形成与他非凡的经历、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对佛理禅旨的精妙把握关系密切。禅宗“翻案法”直接启示了王安石的翻案诗的创作。无论是翻历史旧案还是推陈出新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即或付诸议论亦能获得美轮美奂的诗情和诗境。禅宗“颂古”直接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形式,“绕路说禅”在他这里直接变成了“绕路说诗”,其隐语的大量使用,使他的诗歌更为含蓄委婉,语句精丽,诗境内涵丰富。禅宗偈颂技巧直接启示了他的诗歌创作技巧,使其晚年诗歌技巧越发显得质朴清新、生动活泼,通透洒脱。在融入佛禅的同时,他能巧妙地剪裁和熔铸佛事。用语精深亦能达到自然天成,蕴含丰富的特点。其阐释佛理灵活,既能在叙事中点化出佛理之高深又能在写景中蕴含佛义之内涵,还能在议论中化用佛理之精髓。可见,王安石诗歌的技巧受佛禅启示,亦显现出巧夺天工,诗禅合一的高深境界。第五章:禅风流被与王安石诗风。宋代禅风流被与宋代特殊的政治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帝王的支持下,在文人士大夫的簇拥下,禅宗得以迅速发展。其中文人归禅、僧人通儒和理禅融通为佛禅的自我完善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使之既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又从中找到了改造自我的方式和方法。在不断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自我流变。特别是文字禅的兴盛,对禅宗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佛禅摆脱了过去尴尬的局面,广泛地使用语言和文字。僧人以诗证禅,文人以禅说诗,禅风的流被对王安石的诗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早期的诗歌作品受禅风浸染,其意气风发的诗风中亦蕴含着忧郁;中期他投入佛禅怀抱,诗歌作品“峭劲雄伟,光昌超逸”;晚期他融入佛禅,使其诗风“深婉精妙、空灵明净”。本文的创新与意义:第一,目前国内学术界之于禅宗与王安石诗歌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王安石诗歌与佛禅的诸多关联尚未给予准确全面地揭示,真实可采信的历史描述及审美价值的有效传达尚有巨大的学术探讨空间。本文力求以宋代禅宗发展史和王安石的人生经历为脉络,从“佛禅”的角度,把禅宗与王安石诗歌的关系,完整、立体、准确地呈现出来,填补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的某些空白,这是本文努力的方向目标,也是研究佛禅与宋代文学的新视角,新思路。第二,禅宗与王安石早期作品的研究往往容易被忽略,本文将依据宋代士大夫禅悦风行的大背景,依据王安石的佛禅修习,林下交游所形成的诗歌作品,研究王安石早期作品与佛禅、居士交往诗和寺院游历诗,可视为本选题的一个创新。第三,苏轼、黄庭坚禅宗与诗歌文学研究方兴未艾,而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的研究起步嫌晚,多数研究者将注意力放在王安石晚年诗歌的研究上,即使对王安石的诗歌进行全面研究的学者也将探讨“荆公体”作为其研究的侧重点。本文立足于王安石诗歌中彰显的佛禅精神,来展示王安石博大精深的佛禅修为,也是本文的一种创新。第四,通过禅宗思维方式对王安石诗歌构思的影响,禅宗偈颂、翻案诗对王安石诗歌创作技巧的影响,来研究禅宗对王安石诗歌创作构思和形式技巧的启示,是本选题的又一创获。第五,宋代禅风的流被直接影响宋代的诗风,在目前存在的王安石诗歌研究方面,有关禅风对王安石诗风的影响,研究者只是寥寥数语,有的甚至一带而过。本文将就禅风流被对王安石诗风的影响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探讨,从而展现禅风与诗风互融共进的历史真实,这是本文学术价值的又一体现。
其他文献
自从供应链管理概念提出以来,供应链绩效的研究就成为物流理论的研究重点之一。供应链的出现改变了企业过去传统的竞争观念,降低了整个社会成本。合理的供应链绩效评价能够指导
根据差异教育理论及农林院校中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作者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尝试差异化教学的实践,着重探讨了差异教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
<正>一、新教材的一个亮点"自由落体运动"在人教版新课程教科书必修本中属于"直线运动"一章中的一节课,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典型应用.老教材中这节课是这样编写的:通过举
主要论述了公路边坡植物防护的主要形式如种草、铺草皮、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框格防护、合成材料植被网草皮护坡、喷混植生植物护坡、绿化笼砖护坡、香根草生物边坡防护技术、
目的:矫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正畸疗效以及牙齿、牙周的健康。应用于正畸临床的弓丝种类繁多,镍钛合金弓丝自问世以来因其柔和的矫治力、良好的回弹性、确切而迅速的排齐效果受
本课题以面具艺术及其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为主要脉络进行研究,面具文化的传承一直也将是一个永远谈不尽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笔者从面具文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进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高血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
科技的高速发展注定了新媒体的诞生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然而新媒体也在时刻提醒视觉传达设计要不断创新,要赋有时代感。倍受新媒体影响的视觉传达有时也被叫做“新媒体
随着省级层面机构改革的完成,在全国产生30多个省级文化和旅游厅,被优雅地称作“诗与远方”的结合,引发了无限的暇想。作为文化和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
报纸
行政事业单位中低值易耗品和办公用品的消耗量一直居高不下,这些受制于基本的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化控制其使用总量及消耗数据的采集,从而无法分析其使用频率,导致不能将资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