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被称之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大众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短短十来年的时间,手机已经达到了普及化程度。现在,具有按键功能的“老人机”只在一部分老人群体中流行,有些有一定知识和文化的老人也不再使用过时的“老人机”。智能机以其多功能的优势受到年轻一代的亲睐,同时更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民办初中生这一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也成为了新时代智能手机的追棒者。在这些功能众多、品种多样的智能手机面前,他们往往会迷失方向。民办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弱,而好奇心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患上手机依赖症。有些学生虽然意识到自己依赖手机的问题,明白它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却不能找到很好的方法进行摆脱。过去的十年中,关于手机依赖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学者的重视。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及其他成人群体的手机依赖问题。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中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问题才引起关注。而在中学生群体中,把初中生作为单独研究的情况严重欠缺,而把民办初中生作为单独研究则更存在严重不足。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从社会工作领域来进行研究的情况尚未出现。本文选取江门市江海区300多名民办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了民办初中生的独特性,研究了民办初中生手机依赖的整体状况。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一个典型个案小丁,尝试从社会工作领域来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本研究以社会工作的认知行为理论、增强权能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采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个案工作进行介入,用社会工作的科学方法为案主提供切实的帮助,改变其不良认知、提高其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从而解决案主小丁的手机依赖问题。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自己工作过程的反思和总结,笔者得出:“认知入手—系统增能—体验成功”是一种适用于解决民办学校初中生手机依赖问题的路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以手机依赖对学生群体带来的影响引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手机依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相关概念、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设计。第二部分具体陈述了研究的三个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民办初中生的特殊性、手机依赖的总体状况、依赖的原因和心理及负面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为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民办学校初中生小丁手机依赖行为的实践和反思。在这一部分,工作者主要运用了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技巧来帮助案主摆脱手机依赖的困扰。第五部分为结论与思考,总结了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的一点实务经验,给出了一些个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