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痰饮病因机证治与药伍规律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s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痰饮”一名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但“痰饮”作为病名,却有“痰”和“饮”的区别,在宋杨仁斋《直指方》正式分开,将粘稠浓浊的水津称为“痰”,清稀的水津谓之“饮”。但在《金匮》“痰饮篇”中主要论述的为“饮”病,“痰”字应作“淡”或“澹”,以修饰饮邪流动貌,其论述痰饮病的内容对中医饮病学说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痰饮病辨证论治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痰饮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痰饮病的病因主要从内伤、外感进行归纳分析。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障碍,所以主要是从与津液代谢有关的脾、肺、肾、肝等脏腑进来总结。痰饮病发病有其独有的特点。笔者从痰饮之邪的致病特点来分析痰饮病的发病规律。中医的四诊是辨证的特有手段,因此本文也从望、闻、问、切来总结痰饮病临床症状。瘐饮病的辨证主要从病邪的轻重、病性的标本、饮停部位、病变的寒热、病情的缓急进行辨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意思就是用温药从本论治,同时尚须“和之”,即必须酌加行、消、开、导的药物兼以治标。其具体治法概括为:温阳化水、表里双解、疏导胃肠、泻水逐饮和扶正散饮。张仲景治疗用药是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的,在治疗痰饮病中,他的用药特点是温药为主;针对病因病机特点,脏腑用药;专病专药,视其变证,随证选药;峻药缓用。在药物配伍上更有他独到之处,如桂枝配茯苓;干姜、细辛五味子相配;甘遂配甘草等等,对后世治疗痰饮病影响很大。本文旨在《金匮要略》痰饮病篇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痰饮病的因机证治和药伍规律,并在其中重点分析“痰饮病篇”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使其痰饮病的理论更清晰,用药更精确,配伍更严谨,疗效更卓著,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以鸡蛋壳为原料,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中和法,微波辅助中和法和磁场辅助中和法制备醋酸钙的优化工艺。并对制备的醋酸钙产品进行了品质测定。通过在不同单因素条件下的
目的探讨按压合谷、内关穴减轻胃镜下行高频电摘除胃息肉术中反应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5月—2008年9月共86例接受电子胃镜下行高频电摘除胃息肉术的患者,按申请单递交先后顺
在法律史的视野中,旅客登记制度是社会控制的重要环节。完整的旅客登记制度包含身份证明与身份登记两个方面。官营驿站旅客登记制度在汉代已经成彤,其中符节制度是核心内容,登记
制作了PGPR菌肥,并利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其对燕麦,垂穗披碱草和青稞3种禾本科牧草苗期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牧草经PGPR菌肥处理后苗期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半
本试验研究了石蒜的组织培养的条件,优化了石蒜中生物碱加兰他敏提取的条件,建立石蒜生物碱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加兰他敏、力可拉敏、石蒜碱对石蒜生物碱
中国佛教的祥宗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质的大乘宗派。它开创于唐代的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经过五祖弘忍大满祥师,特别是六祖惠能大鉴禅师的改革、弘扬、光大,逐渐流布于大江南北、黄
扩大直接融资,降低对于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的依赖,是未来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趋势。近年来,在投资基金、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冲击及资本充足
本文按照英国政府会计的历史沿革、管理现状、现行特点,以及对我国推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这一逻辑顺序,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英国中央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历程、会计法律体
目前,依靠区域发展实现国家整体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在区域发展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如何应对区域发展一体化要求呢?本文以长株潭区域发展为例,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的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自评抑郁量表和自设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调查问卷,对93例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抑郁水平与相关因素的调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