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发生数量剧增,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工伤预防的措施,但是事故发生的频率下降并不明显,形势依然严峻,工伤预防工作难度空前加大。工伤预防制度在是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其以预防政策宣传、工伤保险费率调整机制、预防费用投入以及安全教育培训为主要预防措施,目的是在工伤事故发生前防止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发生率或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工伤预防制度对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权,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有着重大意义。受国家管理体制、制度建设、政府和企业不够重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工伤预防制度存在着法律法规依据不足、缺乏统一的工伤预防管理机制、工伤保险费率机制不够合理、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伤预防宣传培训引导机制以及工伤保险基金在工伤预防上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德国、加拿大、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工伤预防制度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设立明确的制度目标和制度规划,加大工伤预防费用投入,建立科学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与政府机构明确分工,宣传培训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多方发力提高民众工伤预防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对工伤事故进行预防,保障安全生产的良好运行。因此,我国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伤预防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积极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我国的工伤预防制度。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工伤预防制度应在以下方面完善,一是完善工伤预防法律体系,二是健全工伤预防主体责任制度,三是构建工伤预防管理体制,四是采用合理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五是工伤预防费提取和使用灵活化,六是健全工伤预防培训宣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