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近岸海域营养盐含量逐年增加,导致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问题,威胁着近海生态环境健康。但是,目前针对莱州湾和辽东湾营养盐含量、分布、比例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针对这两个海湾的共性和差异所开展的对比性研究亦较为少见。本研究结合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来重点查明莱州湾营养盐含量、分布及结构特征并深度挖掘辽东湾历史调查数据;系统评估两湾营养盐限制状况和富营养化程度。通过对比研究,探讨陆源营养盐污染对两个海湾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差异与共性;从而为近岸生态环境研究与全球碳循环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初步结果表明,2016年初夏莱州湾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分布特征相似,均在湾内西部黄河、小清河与南部弥河支脉和虞河外沿海区域出现高浓度区;但铵盐分布受浮游植物吸收和王河流域污染影响较大。磷酸盐和硅酸盐都在湾内黄河口外海域出现低值区,初步推测可能是由藻华所致。莱州湾叶绿素a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部差异:西侧浓度较高,均在3 mg/m3以上,最高可达6.52 mg/m3,可能局部高值区存在藻华现象。相比之下,东部虽有个别高值斑块,但数量较少,叶绿素a平均浓度远低于西部高值区。两湾对比可见,辽东湾调查区受陆地径流影响更为明显,其叶绿素a含量几乎是莱州湾表层的两倍,而两湾底层叶绿素含量则相差不太大。辽东湾溶解无机氮(DIN)和硅酸盐含量分别约为莱州湾的2~3倍、2~5倍,但磷酸盐含量反而不如莱州湾含量高,这与周边河流污染排放量的差异有着直接关系。两海湾浮游植物生长并不受氮和硅的限制,大部分站点不受磷的绝对限制,但两个海湾都可能受到磷的潜在限制。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至少有1/4的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西南部水域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而辽东湾富营养化区域约占调查区的1/3~1/2,以辽河河口最为严重,其他河口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统计分析表明,磷酸盐、硝酸盐和化学耗氧量(COD)对莱州湾富营养化具有显著影响,而辽东湾富营养化则受到温度、透明度、悬浮体(SPM)、硅酸盐、生物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