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板的成立为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发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然而,在创业板的发展中出现了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额的现象,证监会于2013年对证券市场过度融资问题进行了整改,经过此次整改创业板超募资金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但是目前创业板市场仍存在着大量的超募资金,并且其使用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业绩、投资者收益以及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因此,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期望通过研究能够使超募资金得到有效地运用。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对超募资金管理的关注度,对优化证券市场资本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发现,超募资金在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但是相对于主板和中小板而言创业板超募问题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受到较多投资者的追捧从而超募金额较高,即便近年来超募问题得到了改善,但是创业板市场仍有1,239.90亿元的超募资金;由于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缺陷、众多利益相关方的推动以及投资者非理性的从众行为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现象严重;然而创业板市场的超募资金有半数以上被闲置,没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即便是投入使用的资金也因为募投项目的变更未能给企业带来理想的效益。其次,选择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文的案例公司,先是简要说明该公司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发现该公司的超募资金是在制度的影响、利益相关者推动和投资者的追捧下形成的;北京君正的超募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建立子公司和并购扩张,其余均存放于银行专户;然而该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仅为28%,而且募投项目收益性较差,致使企业经营业绩下滑、投资者利益受损;造成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北京君正超募资金使用计划不明确、募投项目不断变更和公司投资决策出现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而且大部分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缺陷,导致超募资金使用经济效益较差,这不仅给上市公司带来经营风险、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甚至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基于上述分析,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在制度层面上可以对超募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同时增强监管层和保荐机构的监督功能。在公司层面上要重视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同时强化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公司内部员工违反超募资金使用规定的行为进行实质性追责,从而保持企业稳健的发展。在投资者层面上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培养理性的市场投资者,进一步促进投资者监督超募资金使用的意识。从而使创业板超募资金能够被合理使用,规范资本市场的秩序,促进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