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对于百姓而言意义非凡。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大量涉及房屋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商品房权属登记的办理问题占据了房产纠纷的很大一部分,常见诸于媒体报端。该类案件具有涉诉群体多、标的总和大、难调撤、对地区经济影响较大等特点。但实践操作中,买受人作为购房者的权利往往并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原因在于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和滞后性,如《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颁布至今已有17年之久,其中对逾期办理商品房权属登记违约责任的承担所言甚少;二是各地司法实践未能达到完全的统一,如对违约金上调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不确定等。本文从相关概念入手,对商品房权属登记相关概念予以厘定,确定了逾期办理登记的标准,通过司法大数据分析了逾期办理商品房权属登记的成因,并找出此种情况下买受人权益保护的障碍。最后,笔者对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司法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力图减少、公平合理地解决此类纠纷,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逾期办理商品房权属登记的相关概念作出了确定。在这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及其制度功能的优越性;其次,在明确我国商品房权属登记分类的前提下,阐明了本文中所指的登记是指商品房的转移登记,其义务主体应为买受人;最后,对逾期办理商品房权属登记的认定标准作出了说明。第二部分是逾期办理商品房权属登记的实证数据及成因分析。本文选取了无讼案例网作为数据来源,分析了近年来该类案件的走势,并从开发商、政府、买受人或其他第三人等主体出发,详述了产生该类现象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从成因及实践出发,列举了在逾期办理商品房权属登记时,买受人存在诉请承担责任主体及标准过窄、较少行使解除权、难以继续履行和损失填补等障碍。第四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是笔者提出买受人权益保护的完善路径。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一各地司法尺度来明确责任的承担、强化违约金对损失的填补功效。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先进做法,探索“代执行”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统一对该类纠纷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以期买受人的维权困境得以实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