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时域产品的松嫩平原耕地NPP变化趋势分析及产能初步评估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csyang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人口迅速扩张,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不断加大,随之带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海平面的上升等这些全球性的问题的背景下,陆地碳循环在这些重大全球变化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陆地生态系统中碳贮量及其变化在全球碳循环和CO2浓度变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NPP正是表征陆地植被的固碳能力,对于评估地球支撑能力和评价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松嫩平原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主产区之一,其中耕地为该地区主要的用地类型,耕地植被的碳循环在我国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在对土地利用影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定量的分析一个地区耕地NPP的时空变化,得出区域范围内耕地植被生产力变化趋势,可以日后耕地的合理利用、国家粮食产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以东北地区松嫩平原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以NASA提供的松嫩平原MODIS MOD17A2 GPP时域数据、松嫩平原基于TM目视解译的矢量数据等为基础研究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对整个松嫩平原基于像元做时间序列动态变化分析,并得出松嫩平原NPP趋势变化图。然后选取趋势变化较为明显的地区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做相关分析,以为国家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对松嫩平原2000年和2010年TM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矢量土地利用分类的矢量数据进行叠加操作,取得2000~2010年间用地类型始终为耕地的耕地斑块,以为文章进行基于耕地NPP的研究提供基础。⑵选取松嫩平原2000~2010年每年从4月22日到10月31日的25期MODIS GPP数据进行栅格计算操作,得到松嫩平原的NPP数据,然后对25期数据基于像元取最大值操作,得到松嫩平原NPP年最大值影像。⑶利用ENVI IDL编写程序对2000~2012年13期最大值NPP影像做基于像元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松嫩平原13年的基于像元的斜率a值图像,然后利用ENVI进行图像等密度分割,到松嫩平原2000~2012年耕地植被变化趋势图。⑷在松嫩平原2000~2012年耕地植被变化趋势图上选取变化相对明显的上升区和下降区做相关分析操作,得到NPP变化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送能平原粮食产量的预测。
其他文献
空间位置标识是导航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地理实体位置、分布、形态、空间关系等基本特征精确描述的基础,针对全球空间数据一体化标识与统一管理的需求,提出一套与现有数据组织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是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有关城市高度和建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城市高层建筑的分布、高度控制以及城市历史建筑等景观保护方面,针对城
“50多年前,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就先知般地预言过,媒介技术可能魔幻般地把世界变成一个城市。如今,全球化进程如火如荼,势不可挡,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传播学者的预言竟如魔咒般产生了效应。”  如今报刊、图书、电视机等传统媒体正在逐渐萎缩,我们步入了一个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大有完全替代传统媒体的趋势。传统媒体面临着转型和消亡的难关,要么慢慢等死,要么转型和
县域是空间规划研究最基本的空间单元,在市县层面空间规划之间相互并不衔接,而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仅指明了每个县市的主体功能,并未对县域内功能格局进行安排,这就导致了
本文对连环湖牙门喜泡柱状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岩芯沉积物年代指标、粒度指标、营养指标(有机质、总氮、总磷、磷的形态)、重金属及其形态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综合相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历史旱涝资料集,借助旱涝灾害空间特征可视化
小流域是三峡库区入库泥沙的策源地,定量评价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备受关注。目前库区开展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小流域侵蚀产沙影响的研究较少,基本还停留在定性阶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内涵深刻,层次鲜明。“三个代表”各具特定的内容和要求而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其中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持续发展,中国城乡发展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城乡发展转型中,人口、土地、就业、产业耦合协调挂钩机制短缺,城乡用地新格局和有效机制亟待构建
城市化和工业化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两大推动力,城市化比较直接、明显的表现就是人口在不同区位的重新集散,即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变化。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城市规模结构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