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交叉口交通控制与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hinboy_z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系统的运行通畅与否成为衡量一个城市能否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缓解和预防交通拥堵成为众多城市发展的先行规划。在城市交通工程中,交叉口设计和信号优化控制影响着城市交通网络的效率。合理的改进交义口设计对提高路网的运输效率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在交叉口处,交通受到交叉口几何条件、交通需求的分布、相邻路网的结构、出行者的行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情况非常复杂。虽然文献对交叉口的交通控制及优化设计做了很多研究,但至今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交叉口的交通瓶颈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基于以上现实问题,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首先,从动态网络交通流理论出发,研究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方法及信号配时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其次将渠化设计方法和信号配时理论应用于实证,分析其应用效果,并结合实证对日常及节假日需求变动下渠化方案选择和优化信号控制效果等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具体来讲,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提出交叉口渠化方案设计的理论及方法。以元胞传输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交叉口不同渠化方案下动态交通流传播的方法,并给出了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的计算方法,以此作为评价交叉口渠化方案优劣的标准。数值模拟显示,本文提出的渠化方法确实能提高交叉口的交通效率。(2)基于动态用户最优的思想,建立交叉口信号配时模型。与以往的配时目标不同,本论文以不同方向的车辆通过交叉口延误时间一致作为信号配时模型的目标。这个信号配时模型旨在于,使驾驶员在交叉口等待时从心理上感受到公平合理,从而减少车辆因为等待时间的不均衡而发生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数值算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够得到优化的信号配时结果,使各相位的车辆平均延误相等。同时对比分析了总延误最小为目标的配时方法,结果表明,总延误最小的配时方法下不同转向车辆延误时间相差巨大,而本文的信号配时模型虽然会增加总延误,但各转向车辆延误时间的均衡性较好。(3)将渠化设计方法以及信号配时模型应用于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采集交叉口实际数据,在高峰时段需求下,对交叉口进行渠化方案设计和信号配时,其次,在得到的优化方案下,分析了需求变动对渠化方案选择和优化信号下车辆运行状况的影响等问题,并比较了优化固定信号和动态信号下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渠化设计和信号配时方案能够减小交叉口的平均延误,均衡各相位的车辆延误;当需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最优渠化方案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优化动态信号的实时均衡性优于固定信号,当需求逐渐上升且存在一定幅度的随机波动时,动态信号下的延误变化幅度较小交叉口的总延误较小,稳定性比固定信号好。
其他文献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制造业等行业原有16%增值税税率降为13%,将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现行10%税率降为9%,保持6%一档税率不变。此项政
为提高大型部件筒体-端框对接过程中的装配精度,研究了一种大型筒体-端框对接装配位姿计算与精确调整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大型筒段装配对接面的实际测量信息,建立了大型筒段位
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发展阶段、蚕业扶持政策、蚕茧收购政策。从1978-2014年,浙江蚕业可分为增长、鼎盛、震荡、下降4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促进蚕桑生产发展,中央
目的:戊二酸血症是一类医学尚未攻克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而对于麻醉,手术方面的资料少之又少,选择什么麻醉方式,麻醉中注意哪些问题,该做好哪些防范措施,没有可供参考的依据。
随着世界能源贸易的增长,能源运输通道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新的全球能源棋局中,南美洲应该成为中国能源来源的延伸区域。争夺石油与确保石油安全历来是各国政治、经济和军事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家庭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指导老年患者正确用药.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86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的
本文主要提出了ERP环境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ERP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创新的要点和有效策略,简单了解了企业管理的创新的重要意义。
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之一,有其基本的内涵特征。中学历史课标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培养学
目的针对传统热封工艺中温度调节PID算法参数过度依赖人工经验的缺点,提出一种RBF神经网络与PID算法相结合的具有参数自适应的热封温度控制算法。方法使用控制系统的输出误差
目前,我国农业的高速发展,对于农业作业形式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传统的农耕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农业的发展要求,而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