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区/近红外区发光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1230ZXC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掺杂镧系元素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作为光学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性质稳定,不易光解,生物毒性较低等特点。用于生物探针,由于采用近红外激光器作为外源激发光源,只有上转换发光材料发光,而被标记的生物分子和被检测的生物体系因为不具备上转换发光性质而不发光,特别是在长波发射区(红区或者近红外区),生物分子的光吸收降到最低,从而使检测背景大大降低,进而提高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同时具有核壳结构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发光效率得到提高。在本文中,结合上述这些优异的特性,我们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上转换红区发光纳米粒子 NaYF4:Yb,Er/NaGdF4和近红外区发光纳米粒子NaYF4:Yb,Tm/NaGdF4,将其成功的运用于对生物分子凝血酶和焦磷酸酶(PPase)以及焦磷酸盐(PPi)的检测。具体的内容如下:  (1)制备了核壳结构的NaYF4:Yb,Er/NaGdF4上转换红区发光纳米粒子,并修饰上氨基凝血酶适配子作为能量供体;巯基适配子修饰的Au NRs作为能量受体,基于凝血酶与适配子的特异性结合,建立了FRET体系,实现了对凝血酶的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凝血酶范围为2-75nM,检测限为1nM。  (2)通过水热合成法及阳离子交换合成了由NaYF4纳米粒子掺杂三价的稀土离子上转换近红区发光纳米粒子NaYF4:Yb,Tm/NaGdF4,并利用聚丙烯酸进行修饰。纳米粒子表面的羧基与 Cu2+配位,导致发光降低。由于焦磷酸根离子与 Cu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破坏了Cu2+与羧基配位,导致发光恢复。基于此竞争反应,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PPi的上转换发光传感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PPi的线性范围0.05-100μM,检测限为0.02μM。  (3)在以上的基础上,基于PPase能催化PPi水解生成磷酸盐,破坏了Cu2+与PPi的结合,导致Cu2+与羧基配位,从而使体系的发光再次猝灭。基于此,建立了一个具有灵敏度高的实时检测焦磷酸酶活性的发光体系。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 PPase活性的线性范围是2.5-50mU,检测限为1mU。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星型嵌段共聚物与金属复合杂化胶束以及双亲水性嵌与小分子卟啉杂化胶束的特殊形态与应用。 首先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可控和分
论文采用了新型的正极材料合成方法制备了LiCoxNi1-xO2材料,该方法以钴镍合金为出发点,通过电解合金得到CoxNi1-x(OH)2(x=0.2,0.5,0.8),然后以此电解产物作为前驱物经固相反应后得
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是高分子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通过自组装能够获得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研究了多价
无机化学这一化学领域研究时间最长、工业应用最为成熟的古老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研究的对象,从宏观到微观;描述的方式,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范围,从单一到复合。在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建立起桥梁的配合物成为当今无机化学领域中的热门之一。正因如此,本课题组所设计的Salamo配体与含有金属阳离子的配合物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醛类物质与乙二胺反应可得到Salen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