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开发与建设方法研究——以陕西关中民俗风情旅游为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提高层次的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国际旅游业也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主要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方法两个层面进行理论研究,运用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结合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对策,以关中地区为例,对关中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进行分析;另外,运用园林和建筑等领域的相关设计理论,结合民俗学,总结出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关中风情园在规划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以分析。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总结的基础上,详尽分析关中地区的旅游开发情况,现得结论如下: 1、民俗旅游之所以能够盛行,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这是民俗旅游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民俗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设计中也应该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一切以游客的体验为核心建立开发和设计的理论体系,融入公众参与互动性设计方法和保护当地民俗的原生态性,加深游客的心理体验,增强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 2、从人文关怀、情感需求、地域选择、景观心理需求等方面详尽分析了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与一般公园的异同点,进而指导园林规划设计者对民俗文化主题公园设计方向的把握。 3、以提高观光者的重游率为目的,以游客的心理体验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从公众参与互动角度出发,并参考其他领域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选用模糊综合分析法作为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以期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来指导设计。 4、充分调查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区位交通条件、现有开发模式以及劣势和挑战等因素,结合理论认真研究关中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黄粉虫诱集法从土壤中采集并筛选到了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幼虫具有较高毒性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OO菌株,并研究了菌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对桑天牛的致
公共户外家具的环境协调性设计研究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本课题进行的又是基础性研究,涉及到的问题和内容较多,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期的基础理论知识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花,但其育种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牡丹的繁殖和生产。体胚发生作为植株再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部分木本植物中已经取得成功,但目前关于牡丹
本文采用系统的研究思路,运用系统的研究方法,对1986-2005年20年间辽宁省林业投资、林业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考察,指出辽宁省的林业投资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投资渠道单一等一系列
土壤盐碱化会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恶化,农作物的产量减产,制约经济发展。山西省的盐渍土面积约为30.13万hm2,在这些盐碱地中,大同盆地的盐碱地面积占2/3以上。大面积的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