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西北太平洋季风区云—辐射特征及其反馈作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fl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大气动力、热力等过程综合后的结果。受季风等影响,东亚-西北太平洋季风区(EA-WNPMR)云和辐射的特征独特,因此结合模式与卫星资料针对该地区云、辐射特征的研究,对我们理解季风系统、改进气候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卫星和再分析资料,揭示了EA-WNPMR云三维结构的季节循环及其与季风环流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云辐射强迫的年际变率及其成因,讨论了云辐射反馈过程对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基于观测分析,建立了一套新的层积云参数化方案,并将其引入大气环流模式GAMIL2.0和耦合模式FGOALS-g2中,通过与传统参数化方案比较,讨论了EA-WNPMR云-SST反馈过程及其对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一.东亚-西北太平洋季风区云三维结构的季节演变特征   东亚季风区云三维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循环特征。冬季,深厚低云、单层云的发生频率和光学厚度较高;云粒子半径和浓度差异较大;低层云水含量较多。夏季,双层云比重增加;高云占支配地位;光学厚度较薄;高云云内粒子半径和浓度特征较为一致,同时云冰含量达到全年的峰值(云水反之)。与云三维结构季节的演变一致,冬半年,云加强了5km以下单位高度大气的长波释放和短波吸收;夏半年,云加强了5km以下气柱的长波吸收和短波释放,在5km以上反之。云的长、短波辐射效应均在夏季达到峰值。   西北太平洋和印度季风区云三维结构相似,双层云的发生频率与单层云相当,而云几何特征、云冰含量中心所在高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云滴粒子半径较小的冰云常年存在。冬季,大气高、低层浅薄云的发生频率较高,云光学厚度较薄。夏季,高频云带延伸至对流层中层,且云冰含量达到全年峰值,该特征在西北太平洋更为明显。与上述特征对应,全年云辐射效应在5km以下单位高度大气均表现为长波吸收和短波释放,5km以上反之,且云辐射效应在夏季达到最强。   二.东亚季风环流与云三维结构的相互作用   卷云和层积云分别支配夏季和冬季,构成了东亚季风区独特的云垂直结构季节演变特征。季风环流云系的建立及其季节性位移,是造成东亚季风区高低云季节循环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季,大气低层稳定度(LTS)较高且中层存在辐散运动,有利于层积云等低云的形成。夏季,夏季风环流上升支对应大量深对流云,而其高层的南风辐散则形成卷云砧。随着夏季风环流向北推进及其云系逐渐控制东亚季风区,大气环流垂直配置发生变化,对流云、卷云相应增多。同时,在季风水汽输送的作用下,LTS降低、层积云减少。   云辐射加热率显示,夏季高云、云冰增多,在对流层产生较强的净辐射加热,其中心位于对流层中层,触发上升运动(中心约-10hPa/day)。根据Sverdrup平衡,在云加热中心以上(下)产生北(南)风。云加热引起的经圈环流与季风环流一致,表明其与季风区环流存在正反馈。该机制被晴空辐射冷却廓线制约。   三.东亚-西北太平洋季风区的“层状云-SST”正反馈机制   El Nino年冬季开始,西北太平洋出现异常反气旋(WNPAC),在其北侧(东亚边缘海)出现净云辐射强迫(NetCRF)正异常,两者分别对应局地冷、暖海表温度异常(SSTA)。该格局一直维持到次年春季,且东亚边缘海暖SSTA有所加强。研究发现,WNPAC北侧暖SSTA上空的NetCRF正异常,主要与层状云减少触发局地“层状云-SST”正反馈过程有关。该过程可表述为:WNPAC的西北支阻挡了气候态向南的水汽输送,造成低层水汽堆积、质量辐合,一方面迫使地表潜热释放减弱;另一方面削弱大气稳定度,减少层云;对流层中层,WNPAC的西北侧存在异常气旋,阻碍了西风带的辐散作用及大陆中层层状云向西风带下游延伸。中低层层状云负异常致使海表入射短波辐射通量增强,有利于局地暖SSTA的维持和增强。后者通过降低稳定度迫使层状云(地表入射短波)进一步减少(增强)。“层状云-SST”正反馈过程与西北太平洋冷SSTA上空的“风-蒸发”正反馈机制配合,维持了WNPAC南侧冷、东亚边缘海暖的海温格局。   四.层积云方案改进及其在大气环流模式GAMIL2.0中的检验   基于卫星资料,建立估算逆温(EIS)层积云方案,将其加入到GAMIL2.0中。通过EIS和传统层积云方案(LTS方案)的对比试验,发现EIS层积云参数化方案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较之LTS方案,有效改善了GAMIL2.0对全球及EA-WNPAC云辐射特征气候态的模拟,弥补了LTS方案模拟中高纬度云辐射强迫偏弱的现象。这与EIS方案忽略了自由大气的温度层结有关。EIS层积云方案亦改进了GAMIL2.0对云辐射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较好地模拟出了ENSO年冬春季东亚边缘海域的NetCRF正异常和层云负异常。研究表明,较之LTS方案,EIS方案对SSTA更敏感。这使得引入EIS方案的大气模式对SSTA的响应更强,从而改进了对云辐射强迫和地表入射短波通量年际变率的模拟。EIS方案中更强的大气响应使WNPAC的模拟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东亚冬季风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也随之改进。   五.EIS层积云方案在耦合模式FGOALS-g2中的检验   本工作将EIS层积云方案加入耦合模式FGOALS-g2中,讨论了EIS层积云方案对耦合模式中EA-WNPMR云辐射特征的影响。通过EIS和LTS方案的对比试验发现,LTS层积云方案低(高)估了中高纬(赤道)地区气候态短波云辐射强迫,EIS方案对上述偏差存在较大改进。受此影响,EIS模拟的中高纬度SST比LTS偏低约0.5K。EIS方案改进了对云辐射强迫年际变率的模拟,尤其在EA-WNPMR。较之LTS方案,在El Nino年冬春季,其较好地模拟出了EA-WNPMR、东太平洋和中高纬度的NetCRF正异常。与云辐射模拟改进一致,模拟的局地SSTA亦更接近观测,尤其在东亚边缘海和中高纬度洋面。原因在于,EIS层积云方案对SSTA更敏感,相应地增强了局地海气相互作用,其物理过程如下:El Nino年冬春季,在东亚边缘海暖SSTA的作用下,EIS方案产生更强的层积云负异常,加强了EA-WNPMR异常下沉运动,产生更强的NetCRF和海表入射短波正异常,局地暖SSTA得以维持并加强。上述过程表明EIS层积云方案增强了模式中EA-WNPMR与云有关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该过程与第三章的结果类似,从而验证了前文结论。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本土消费市场不断发展,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做出选择的标准之一,目前有统计资料将中国列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而奢侈品范围不断扩充,介于普通商品和奢侈品之间、能够
由于多年冻土在地气能水交换中的特殊作用,把多年冻土陆面过程模式纳入区域气候模式是目前相关学科研究的焦点之一,揭示多年冻土区陆面能水平衡过程和机理对陆面模式和全球气候
期刊
潮州广播电视台是“全国文明单位”。潮州电视台的当地市场份额居广东省地级台第一名。该台的新闻栏目《民生直播室》自2005年创办以来,一直保持25%左右的收视率、70%以上的
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说道:“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不可能用其它任何思路来思考人类的发展。”《江南话语》——这一中国地方电
宋徽宗,当皇帝是挺失败的,但他在文艺领域的造诣与成就,却是超一流的,这一点连抨击他的人也不敢否认。施耐庵《水浒传》这么描述宋徽宗:“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虽语带轻薄,却不能不承认赵佶搞艺术的才情。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宋徽宗是一位典型的“斜杠青年”。他热爱“高尔夫球”,是深谙棋
期刊
利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在2009年春季开展的“环北京云观测试验”的观测资料,本文研究了试验期间锋面天气系统对气溶胶和CCN的分布及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把党的工作
感热加热是地-气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然而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感热观测凤毛麟角。在再分析和陆面模式中,感热通量主要依赖于模式本身的性能和输入场的差异,因此对现有
早在1916年8月,18岁的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学时,当他读到美国教育家孟禄博士关于教育宗旨应注重人格的培养之说后,便感慨万千,写下了约2200字的《感言》。同年10月又专门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