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特性诊断与活性物种动力学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空气污染物降解、能源转化等领域展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开发可满足应用的稳定等离子体源,并对等离子体源的特性以及活性物种的产生、淬灭和时空分布进行诊断,进而研究活性物种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理,已成为等离子体应用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论文以等离子体技术在VOCs降解、CO2/CH4转化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开展了等离子体源特性研究、等离子体应用中活性物种诊断以及等离子体化学动力学模拟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正弦交流激励的介质阻挡放电中不均匀丝状放电通道易造成材料损伤的问题,通过对放电结构进行优化获得了稳定的弥散放电等离子体,并对放电模式和时间演化进行了诊断,研究了电极结构、放电参数对放电均匀性稳定性、活性物种发射光谱强度和等离子体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调整电极结构可以明显改善放电均匀性。采用单层介质板时,放电通道呈现出明显的紧缩特性。ICCD动态演化图像显示,正半周周期放电呈现典型的流注击穿模式,各个针-板电极间隙的击穿并是不同步的;而在负半周放电呈现出类辉光模式,多个针的击穿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且单针放电通道直径约为正半周期中单针放电通道直径的3-5倍。增大应用电压时出现放电的不稳定现象,其原因是由于负半周电流密度增大,放电转变为弧光放电模式。采用双层介质板结构时,放电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放电通道由单层介质板时的紧缩状态变为弥散状态,且放电的电流密度受到了明显的抑制,提高了放电的稳定性。2.采用高压纳秒脉冲激励,在单针板、多针板电极结构中获得了稳定的大气压弥散放电等离子体,研究了脉冲极性对放电发光形态、电学特性、发射光谱强度和等离子体振动温度、转动温度的影响。利用ICCD相机和高时空分辨发射光谱,对单针-板电极结构的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动态演化过程和能量弛豫过程的进行了诊断,计算了等离子体中的折合场强。实验中发现,单极性脉冲(正脉冲和负脉冲)放电中电压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发生一次击穿,而双极性脉冲放电中仅在脉冲上升沿发生一次气体击穿,且电流峰值为单极性脉冲放电电流峰值的2-3倍。相同实验条件下,负脉冲电压驱动产生的等离子体具有最高的振动温度,而正脉冲电压驱动产生的等离子体具有最低的振动温度。研究发现,单针-板介质阻挡放电存在三种明显的放电模式,即初始的流光击穿、弥散的体放电和介质板表面的沿面放电。通过对等离子体中折合场强的时空分布计算发现,放电初始阶段,在针尖位置出现的强电场分布(590 Td)使得针尖附近发生流注击穿;当放电过渡为弥散放电时,气体间隙的折合场强出现急剧下降;随后,在板电极附近出现了较高的折合场强(350Td),使得介质板表面的沿面放电向周围扩展。在放电持续时间内(60ns),等离子体中存在明显的电子能量向分子振动能量弛豫的过程,而振动能量向转动能量的弛豫表现不明显,表明纳秒脉冲放电在击穿过程中气体加热不明显。3.分别利用正弦交流介质阻挡放电和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对空气中的甲醛进行降解,对比研究了双极性纳秒脉冲放电和正弦交流放电等离子体对甲醛的脱除效率,建立了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甲醛降解的零维动力学模型,分析和讨论了等离子体中活性物种产生和演化过程,活性物种对甲醛分子的降解机理。实验发现,双极性纳秒脉冲放电的能量消耗明显低于正弦交流放电。模拟结果表明,氧气浓度较低时,亚稳态N2分子、OH自由基和H原子数密度较高,其中OH自由基的数密度最大,寿命也较长;随着氧气摩尔比例的增大,等离子体中的亚稳态氮分子、OH自由基和H原子被快速淬灭,而O原子的数密度和寿命都有所增加。因此,改变氧气摩尔比例时,这些活性物种在甲醛降解的贡献率有明显的不同。纯氮气放电中,降解甲醛的主要活性物种是OH自由基、H原子和亚稳态N2分子,其中OH自由基的贡献率最大(64%)。氧气含量从0增加至2%的过程中,OH自由基的贡献率增大,最高可达98%;而H原子和亚稳态N2分子的贡献率减小。氧气含量继续增加到3%时,O原子开始对甲醛降解产生作用,其贡献率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不断增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亚稳态氮分子的数密度远低于OH自由基和O原子,但在甲醛脱除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贡献率约为10-17%。4.采用零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甲烷干重整过程,对等离子体中重要的化学反应粒子的时间演化以及起主导作用的反应路径的贡献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干重整的反应动力学机理并得出了整体反应路径图。通过对各粒子间的化学转化过程和干重整的反应路径进行分析发现: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中,CO2和CH4分解中最重要的反应是电子碰撞反应,其中,CO2的分解产物为CO和O原子,CH4的分解产物为CH3自由基、CH2自由基和H原子等;干重整过程的主要产物包括CO、H2、C2烃类和C3烃类,其中,CO主要是由CO2的电子碰撞分解产生;H2的主要形成过程是CH4与H原子之间的反应;烃类产物主要由CH3、CH2自由基与其他活性粒子发生反应生成,并相互转化。研究还发现,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中CO2分子存着明显的振动激发过程,振动激发态在CO2的分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85%的CO2分子在被激发到振动激发态后发生分解反应,仅有15%的CO2分子是处于基态与电子碰撞时发生分解反应。
其他文献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亚细胞器,是能量代谢主要场所,参与众多生命过程。实时精准的监测线粒体内微环境和及其微结构的变化,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而基于线粒体选择性功能荧光染料的成像技术已成为研究线粒体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线粒体靶向染料的标记特异性和定量探测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微环境波动的影响。在一些尖端成像应用中,比如,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常规染料往往需要高强度激光进行激发/激活,会对细胞造成较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柔性应变传感器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导电水凝胶作为软材料的一种,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容易调节的机械性能,逐渐在柔性传感器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导电水凝胶本身强度低、环境稳定性差以及灵敏度低的固有缺点,限制了其在柔性传感器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本论文针对导电水凝胶的现有不足,从凝胶组分及其与导电材料复合方式两方面出发
学位
二氧化碳作为C1资源具有廉价易得、储量丰富、安全无毒等特点,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和能源燃料具有重要意义。δ-内酯、甲酸盐和甲酰胺类化合物在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通过催化CO2转化合成这些化合物的方法存在着反应选择性较低、反应条件苛刻(如高温、高压)、催化体系复杂和催化剂制备繁琐等问题。因此,开发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高效的方法合成这些化合物,已经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
学位
托卡马克(Tokamak)是有望实现可控核聚变进而解决人类能源及环境问题的磁约束聚变装置之一。在实验中观测到的粒子、能量及动量输运都远高于经典及新经典理论的预测值,无法通过碰撞理论进行解释,通常将该现象称为反常输运。研究表明,引起反常输运的主要原因是微观漂移波不稳定性驱动的湍流。其中具有离子拉莫尔回旋半径尺度的漂移波不稳定性主要有离子温度梯度模(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M
学位
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Plasma-wall interaction,PWI)是影响未来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稳态放电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功率长脉冲放电条件下,来自上游等离子体的强热流和粒子流将沿开放磁力线输运并打到下游偏滤器靶板上,这将侵蚀偏滤器靶板,甚至会造成偏滤器靶板出现熔化、蒸发等现象,缩短了偏滤器靶板材料的使用寿命。另外,因侵蚀产生的大量杂质会渗透到芯部等离子体,稀释背景等离子体且杂质辐
学位
气体膜分离技术是继深冷分离与变压吸附之后的“第三代气体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膜材料作为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核心要素,其性能直接影响膜分离过程的效果。其中,炭分子筛膜(以下简称炭膜)是由聚合物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制备而成的一种新型炭基气体分离膜材料。与商业化聚合物膜相比,炭膜具有气体分离性能优异、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天然气脱酸、空气分离、氢气纯化等过程中有广阔的应
学位
由于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质,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认证效率已高达25.5%,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碳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化学稳定性和强疏水性等优点,碳电极可同时取代贵金属顶电极和空穴传输材料,并对PSCs具有一定的封装作用。因此,基于碳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PSCs)的开发可降低器件成本,增强器件稳定性,是解决PSCs高成本和低稳定性问题的重要策略。然而,相比于传统PSCs,C-PS
学位
痕量污染物具有低浓度、高毒性等特点,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备受科研工作者重视。常见痕量污染物检测技术存在制样复杂、设备成本高、难实现在线检测等不足,亟待开发便携、低成本、可原位在线检测的新技术。本论文对微秒、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在痕量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利用脉冲电解质阴极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痕量重金属进行检测,还利用纳秒脉冲放电改性的活性炭吸附富集痕量多环芳烃,使其达到检测仪器的检出限,
学位
为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可恢复功能城市,设计与建造震后功能可恢复结构是有效途径之一。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中容易出现层屈服机制,并在柱脚处形成塑性铰,导致结构延性差、耗能能力低、残余变形明显,不利于震后功能的快速修复。在推进钢结构建筑的过程中,控制结构的损伤分布,降低残余变形及损伤程度,对于提升其震后功能可恢复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柱脚抬升式摇摆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由波纹
学位
薄壁结构是一种在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中利用率最高的承载部件之一。由于固有缺陷、疲劳载荷、材料老化和环境侵蚀等因素的作用,薄壁结构中不可避免地会萌生损伤,进一步出现损伤积累,造成材料性能退化,导致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因此,由损伤引起的结构失效是薄壁结构在服役过程中需关注和预防的重点。相比传统超声体波,超声导波更适用于大面积薄壁结构的损伤快速检测/监测。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在简单薄壁结构和复杂加筋薄壁结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