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产后抑郁流行现状及发生率预测目的:1、了解本地区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现状。2、建立ARIMA模型并预测产后抑郁发生率。3、从孕产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妊娠发展过程,探讨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1、采用现况调查研究,利用整群抽样方法,最终选取2016.1.1-2019.12.31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进行产后6周产后抑郁筛查的符合条件的8065名产妇为研究对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查询病历记录的方法获取产妇的人口学特征、妊娠相关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2、采用中文版的EPDS对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筛查。3、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产后抑郁每月发生率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ARIMA预测模型,利用所得到的模型对2019年每月产后抑郁发生率进行预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随后预测2020-2021年每月产后抑郁发生率。4、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似然比检验,计算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8065名产妇,年龄中位数为29岁,四分位间距为27~32岁。研究期间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1.92%。2016-2019年产后抑郁发生率依次为12.42%,11.82%,11.11%,10.83%。产后抑郁发生率在产妇是否为初产妇,是否有家族精神疾病史,不同产妇性格,产后不同居住状况,是否有孕期抑郁、孕期焦虑、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是否参加孕妇学校,是否低出生体重儿,不同新生儿喂养方式等方面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参数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白噪声序列检验,得到模型ARIMA(2,1,2),R~2=0.521,BIC=-0.117,Ljung-Box Q=17.99,P=0.207,预测2019年每月产后抑郁发生率实际值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预测2020-2021年每月产后抑郁发生率在8.21%-10.66%之间。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焦虑(OR=3.58;95%CI,3.04-4.22;P<0.001),孕期抑郁(OR=4.02;95%CI,3.26-4.95;P<0.001),孕产期负性生活事件(OR=1.48;95%CI,1.10-1.40;P=0.011),混合喂养(OR=1.24;95%CI,1.10-1.40;P<0.001),产后与公婆居住(OR=1.26;95%CI,1.08-1.46;P=0.003)与产后抑郁的发生相关。4、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孕期焦虑与产妇职业、是否早产、负性生活事件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分别为0.002、0.032、0.007);混合喂养与产妇年龄、产妇职业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分别为0.033、0.019);与公婆居住与产妇性格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04)。结论:1、产后抑郁仍然是危害产妇身心健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生率达11.92%。ARIMA(2,1,2)模型能较好的模拟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趋势,预测效果可信,可进行动态分析和短期预测。2、产后抑郁受多种因素影响,孕期抑郁、孕期焦虑、孕产期负性生活事件、产后6周内混合喂养以及产后与公婆居住等均为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且这些因素对产后抑郁的作用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提示在制定产后抑郁干预策略时应重点关注孕期抑郁、焦虑情绪,与家人的关系尤其是与公婆的关系,鼓励母乳喂养。第二部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目的:1、以流行病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从产妇、家庭、医院、社区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验证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2、构建/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得出各变量的敏感度,进一步评价各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抑郁组120例,对照组240例进行本次研究。2、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收集产妇一般情况,人格特征,孕产期、产褥期情况,家庭关系和家庭支持情况,社会和医院支持情况等,进行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产后抑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4、构建/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得出各个变量的敏感度,评价各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史(OR=5.77;95%CI,1.44-23.15;P=0.013),经产妇(OR=0.42;95%CI,0.19-0.94;P=0.036),痛经史(OR=2.51;95%CI,1.21-5.20;P=0.013),孕期抑郁情绪(OR=6.87;95%CI,1.87-25.27;P=0.004),与公婆的关系不融洽(OR=2.62;95%CI,1.24-5.52;P=0.01),低体重儿(OR=19.19;95%CI,2.98-123.69;P=0.002),社康医生给予心理指导(OR=0.17;95%CI,0.08-0.40;P<0.001)均为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经产妇,社康医生给予心理指导为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2、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时间为0.27s,训练样本的交叉熵误差值91.783,正确预测百分比87.4%;测试样本的交叉熵误差值40.493,正确预测百分比82.2%,AUC为0.898,将模型中自变量的重要性标准化后,得出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前五位因素为孕期抑郁情绪、不良妊娠结局史、低体重儿、与配偶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结论:本研究从产妇、家庭、医院、社区的角度,多方面探讨了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产后抑郁效果较好,可用于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