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对变形金刚名字汉译的描述性对比研究。与现实世界的人名不同,充满文化意味的变形金刚名字在现实中没有标准的先例参考,不易译成汉语。再者,中国大陆和香港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尽管同属一个中国,但实有诸多差异。所以当如变形金刚名字的英语虚构名字传入这些地区,人们便根据这些地区各自的文化,尤其是语言习惯来翻译,而非遵从单一的文化或语言先在范式。所以,本文作者意在描述和分析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变形金刚名字翻译的异同,具体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变形金刚系列第一部电视动画和第一部电影中的变形金刚机器人角色在大陆和香港的译名,并不作翻译质量评价,而是从目的语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具体根据尤金·奈达提出的文化分类: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可再细分为音韵、语形、句式、词汇四方面)。本论文以奈达的文化分类作为基本理论框架,附以柯平的文化分类作细化参考。对94个名字样本对比分析后发现,除了12个相同译名外,大陆和香港两译名版本还有以下五种相同的翻译方法:1.完全根据原意翻译;2.部分根据原意翻译,且归化表达;3.根据原名隐含意翻译;4.根据变形金刚角色的载具形态翻译;5.根据变形金刚角色的特点翻译。这些相似点反映出两版本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要求的影响。两版本差异主要在以下五方面:1.大陆版本有系统的仿照中国古代英雄和反派绰号的命名,而香港版本则没有;2.大陆版本几乎没有音译,而香港版本三分之一的译名是音译;3.大陆版本比香港版本的翻译更归化;4.部分译名不同是由于两地对同一事物的习惯指称不同所致;5.大陆版本考虑到儿童教育导向体现出文化禁忌,而香港版本为了市场利益则无禁忌,使用刺激字眼吸引受众。变形金刚名字翻译的研究方法亦可用于研究次文化中的语言现象,如漫画和所改编的电影中超级英雄名字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