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一轮改革已全面启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俨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看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角、理论结构视角和国外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一个新的视角。系统论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我国,它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性。从系统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从中发掘其系统思想和系统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从整体上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系统性特征,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除了第一章绪论,本文依照系统论的理论框架分为四个章节,即: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和特征、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结构和第五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功能。第二章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概念,第三章继而论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个内部要素,即物质范畴、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范畴和三个外部环境即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第四章进而分析三个要素之间的结构。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唯物史观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认为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正是从现实的人的活动出发的。由于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从而形成了特定的生产关系,也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运动,在这一矛盾的运动和发展中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规律。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是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发展规律的产物。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论证了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论述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科学理论学说,为无产阶级指明了道路。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功能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与外部环境即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性能,其功能是整体性的,是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的。主要表现在反思功能和指导功能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促进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经上述分析,我们就必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