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化变革,传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矛盾突显,“体教结合”模式应运而生。在其发展的30多年中,随着不同时间节点社会背景及国家思想导向的不同,“体教结合”的发展程度不断发生变化,截至目前取得一定成就。“体教结合”的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且系统的过程,它涉及多方面的变化,系统地总结其各方面变迁情况对把握其整体动态及促进其日后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因此本研究从可以反映“体教结合”多方面、本质变迁情况的关注热度、寓意变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学生运动员情况三个角度入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图表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教结合”的内涵这一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体教结合”在其发展进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狭义“体教结合”时期;“教体结合”时期;“教体融合”探索期。现阶段正踏步于“融合”的起步探索期并正积聚条件向适合我国国情与发展规律的最终“教体融合”方向前进。(2)1986年至1999年为狭义“体教结合”时期,即实际结合中偏重传统的竞技体系。其中1986年至1991年为纯粹的狭义“体教结合”时期,而1992年至1999年开始逐步向“教体结合”过渡,开始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以及运动员培养的全面性。(3)2000年至今为“教体结合”时期。其中2000年至2007年为“教体结合”的起步时期,学校体育工作开始恢复发展起来,高校培养学生运动员取得一定进步,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得到落实,但发展相对不成熟,存在一定问题;2008年至今为“教体结合”发展期,“体教结合”发展程度加深,学校体育发展逐步成熟,体育运动普及广泛、活动多样、学生体质得到好转;学校课余训练相对成熟、竞赛体系相对完善、学校培养高质量体育后备人才及高水平学生运动员成为可能,比赛中成绩不断提升,有能力成为赛场主角,同时“体教结合”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运动员符合时代发展规律与要求;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相对完善。(4)2010年至今为“教体融合”探索时期,体、教两部门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多个方面出现了“融合”的现象,如打通了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的培养输送渠道,融合二者竞赛体系,体育运动融入学生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