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法回收汽油蒸汽模拟与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l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有机气体吸附回收方法成为现行的研究重点,本文从活性炭吸附回收汽油蒸汽出发,采用自制活性炭吸附回收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回收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从理论方面出发,建立穿透时间模型和活性炭吸附模型,研究吸附性能。 实验主要研究了活性炭床填充量、入口气体流速和混合气体浓度三方面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填充量的增加,穿透时间推迟,但是床层填充量对于穿透曲线的斜率和形状没有影响,对不同填充量,穿透吸附率几乎不变。随着混合气体流速的增大,穿透曲线斜率逐渐增大,且穿透时间缩短,穿透吸附率也大大降低,同时,随着流速的增大,吸附塔压降增大,且增大的比率越来越大。当增大混合气体浓度时,穿透曲线的斜率增大,穿透时间缩短,且穿透吸附率逐渐增大。在吸附过程中,检测吸附床各层温度变化,结果发现,活性炭温度增加,最大幅度可达50℃,表明活性炭吸附属于放热过程,同时发现,各层温度变化情况及温度最大增幅基本一致,均为迅速上升,达到最高值后,又缓慢降低,最后趋于室温。 本文建立了两种穿透时间模型,用于理论预测活性炭吸附--脱附转换时间。分别为实验数据拟合模型和床层饱和度模型。分析两种模型计算结果,模拟结果都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用于理论计算穿透时间,尤其是实验结果拟合方法在吻合度上比床层饱和度模型方法更好,然而对于床层饱和度模型,可以在未进行任何吸附操作的情况下,独立的用于预测穿透时间。 建立了活性炭吸附汽油蒸汽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可用于吸附规律的研究,同时从活性炭的材料物性方面,对活性炭吸附效果进行了评价,模拟发现,传质系数越大,传质区越短,越利于吸附,增大活性炭表观密度,提高床层孔隙率也利于吸附。但是对于三种影响因素,传质系数对于吸附操作的影响力最大,表观密度次之,而床层孔隙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其他文献
近年来,柔性关节由于具有较好的抗冲击、容易实现精确的力控制,同时负载/自重比较大,在轻型机械臂、步行机器人、机械外骨骼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在“新概念智能操控载荷技
本论文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5372)和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ZD200829003)资助下,将轮廓波(Contourlet)变换应用于金属断口图像处理中,并在此基础上,
低渗透气藏由于其特殊性与中高渗透气藏在渗流规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在低渗透气藏中气体渗流速度与压力梯度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特征。本文在苏里格低渗气藏地质特征和开发
我国石油工业目前后备储量紧张,探明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大部分为低渗透储量,为了有效动用低渗透油田的储量,油层强动载造缝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油层强动载造缝过程影响因
黄沙坨油田发现于1999年,地理上位于辽宁省台安县黄沙坨镇东北约3Km处,其构造位置属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黄沙坨构造带,整个区块被于家房洼陷所围陷。整体构造形态为被界西
制造业正向着区域合作趋势发展,特别是异地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和虚拟工厂已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研究的新方向。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如何有效联合区域企业、院校和研究所,形成
外骨骼系统是用来穿戴的机器人,可以有效提高人的运动能力,主要在军事、工业、医学等领域应用。本课题的主被动结合式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AP-EXO,主要应用于单兵作战和工业
产能预测是在了解油井静态和动态数据的基础上,用一些方法对油井的生产能力进行预测。对油层产能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预测一直是油藏开发领域的一个基本任务。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
随着微机电技术的进步,微旋转平台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采用固体轴承结构的微旋转平台难以避免固体摩擦对运动性能的影响,而气体轴承和非接触式轴承对制造精度要求高,且控制方式复杂。采用液体支承结构的微旋转平台能克服固体摩擦的限制,具有很好的柔顺性,并且结构比气体轴承和非接触式轴承简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单液滴支承的磁驱动微旋转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毛细液桥结构以及磁驱动方式,建立理论和仿真模型,分析
由于低产油井常存在过堵水现象,且油井堵水的效益越来越来小,因此需要开发成本更低的堵剂。本文针对低产油井微线团堵水方法的堵剂优选、堵水机理、堵水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