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中国株基因组克隆分析和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BSMV)是大麦病毒属(Hordeivirus)的代表成员。由于能种子传毒,该病毒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等地也曾大面积流行过,并传播到全国各地,一度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BSMV的株系多样性、病毒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病毒与寄主相互作用,对探索新型防治措施来控制植物病毒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者对BSMV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自1986年Gustafson第一次报道BSMV典型株的RNA全序列后,研究者先后报道了ND18、CV17、CV42株系的全序列,而在我国1989年彭学贤等报道了新疆株的RNA 5`帽子结构和RNA2的3`和5`端序列之后,再没有关于我国发现的BSMV序列的报道。2004年,我们在北京郊区采样时发现了类似BSMV引起的大麦感病植株,采集感病植株的叶子带回室内进行病原的生物学和血清学初步鉴定。然后,我们根据已报道的BSMV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我们分离到的BSMV基因组全长,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序列对比分析。为了能够获得高特异性的抗血清,进一步研究病毒蛋白的功能及与病毒相互作用的寄主植物蛋白的功能。我们用已经获得到BSMV RNAβ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BSMV的外壳蛋白,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表达条件后,进行表达、分离,以获得的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酵母双杂交系统(YTHS)是Fields等建立的一种灵敏的检测酵母细胞蛋白-蛋白互作的试验方法。该系统能迅速、敏感地在真核细胞体内检测蛋白生理状态下的互作,并可快速获得目的蛋白的编码基因,已在研究疾病发病机制、细胞周期、基因调控、跨膜信号传导及药物设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YTHS在植物病毒粒体分子结构和装配,病毒的核酸复制、基因表达调控、介体传播的分子机制、运动模式、致病机制及编码蛋白的联系图谱等方面均有应用。为了研究BSMV编码蛋白在生理状态下的直接相互作用情况,并寻找与BSMV病毒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寄主因子,我们自获得的BSMV基因组cDNA中PCR扩增出BSMV编码的7个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到YTHS的GBKT7和GADT7载体上,利用YTHS对蛋白间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同时,构建BSMV诱导大麦叶片的cDNA文库,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病毒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寄主因子。
其他文献
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多跨单层钢结构厂房的结构设计。作者采用门式刚架与传统框排架结构相结合的结构类型,使厂房结构布置更合理;根据工程特点,恰当地设置厂房纵向温度缝,且优
近年来已从我国传统的杀虫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中分离得到了一大类结构新颖、立体结体复杂、具有独特杀虫生物活性的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多元醇酯。通过对这类
土壤盐碱化导致作物大量减产,甚至产生不毛之地,在过去的50年里,大量研究已逐渐揭露了盐的毒害机理,但此毒害作用多以中性NaCl为基础,近几年已研究表明碱性NaHCO3和Na2CO3能
在中国古代,"毒"与"药"原本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如《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张景岳在《本草正》中亦云:"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偏也。……气味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晚疫病(Late blight, LB)是一种由卵菌纲致病疫霉(P. Infestan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危害全球范围的番茄和马铃薯生产。为防治这一破坏性的病害,在过去儿十年中,前人已对茄属寄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8类基因对叶甲科、金龟科等鞘翅目害虫具有毒杀作用。从菌株HBF-1中克隆的cry8C基因与cry8Cal基因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被国际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命名委员会
本文从企业研发机构的工作特点和研友人员特征分析入手,以某技术中心的薪酬管理为实例,探讨了对企业贡献最难量化的研发人员的薪酬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本文所探讨的薪酬设
通过文献调研、同行研讨、专家论证,确定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药品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医药数理统计》教材修订方案。提出理论体系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实融合建设教材、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