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各国贸易往来的增加,中国的航运事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海运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全球商品货物贸易运输量的90%以上都是通过海运完成的,随着货运量的大幅上升,交通运输产生的碳排放也在逐年递增。世界海运组织制定《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对海运碳排放进行规制,在此背景下,为促进中国绿色航运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出口货物海运碳排放进行测度,并探索各个因素对中国海运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国际贸易中碳排放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贸易产品的生产,二是贸易中的运输,虽然国际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在全球总排放中可以忽略,但是在与贸易相关的排放中是占据一定比例的。通过对碳排放的概念及度量方法等文献回顾与评述,继而在分角度对国际运输碳排放决定因素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定位。在对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法和模型法进行比较后,根据能源经济学、运输经济学相关理论,采用了STIRFDT模型对2000年至2012年中国与25个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货物海运碳排放进行了测度,其次对中国出口货物海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出口货物的海运碳排放有很大幅度的上升,近十年来上升幅度约为547.28%;第二,货运量的大幅增加是导致中国出口货物海运碳排放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三,新技术、新能源的推广所导致的船舶碳排放系数降低、港口基础建设和营运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出口海运碳排放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远远不能抵消由货运量上升导致的碳排量增加;第四,原油价格高涨所带来的航运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对海运碳排放上升有拉动作用。因此通过借鉴他国海运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的宝贵经验,根据海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政策和建议:(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降低出口货物重量。(2)有效规划海运路线,提高组织管理水平。(3)优化船舶运力结构,降低船舶排放系数。(4)加强技术研发力度,促进国际技术合作。(5)重视物流人才培养,降低企业营运成本。(6)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部门监督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