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童话作家郑渊洁,自1977年起从事创作至今已逾三十年。他的早期童话就显现出鲜明的反传统特征,开创了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变形为外部表现特征,以弘扬游戏精神和解放当代儿童心灵为内在艺术旨趣的童话创作流派——“热闹派”,成为中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童话大王”。大约从1994年起,随着固定读者群年龄的增长,郑渊洁的童话也开始逐渐转型。主题单纯、诉诸感官、充满童趣的低幼童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思想日趋深刻、重视审美理解与艺术表现的成人幻想小说。然而学界对郑渊洁的研究明显落后于作者发展的脚步。数量有限、浅尝辄止的数十篇研究论文仍停留在郑渊洁的早期作品,对于转型后的大量创作,学界则极少将其列入研究范围。一代“童话大王”没有一个整体的创作论研究,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本文意图将郑渊洁的人生经历作为切入点来追寻他的创作之路,探讨其思想成因,比较论证对郑渊洁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三位作家,并对郑渊洁的前后期作品分别作系统的个案研究,从而发现郑渊洁童话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后期转型作品的特殊价值。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引言部分概述研究现状,指出薄弱环节,提出本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第一部分,郑渊洁的童话人生。首先为创作概述,概括其创作经历了“三级跳”:低幼童话一成人幻想小说一畅销博客。其次为生命中的转折点,历数郑渊洁的家世、背景、童年及青年时期对他后来影响重大的人和事,探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儿童观形成的原因。最后归纳郑渊洁童话转型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封笔”的内外因素。第二部分,郑渊洁童话背后的三个人。首先是鲁迅——深层思想观念的相通。郑渊洁童话是对五四时期鲁迅率先倡导的尊重儿童、儿童本位思想的绝佳体现;郑渊洁把毫不留情批判社会现实的“鲁迅风”融入童话,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他们都与反面动物形象为友,教子方式、思维模式也多有雷同。其次是张天翼,郑渊洁的“热闹”风格与张天翼一脉相承,都高扬游戏精神,形象夸张、变形,语言幽默、讽刺,郑渊洁早期童话在创作技巧方面多有对张天翼童话的模仿痕迹,但后来完成了对后者“形式上的继承,本质上的超越”。第三是王朔,郑渊洁童话转型期恰逢王朔热潮遍及全国,郑渊洁后期作品的反叛姿态和调侃语言,明显受到王朔文风的影响,二人有着相似的精神气质和背景经历:都是不加入作协、完全靠版税吃饭的自由作家,都是第一批下海懂得商业规则的文人。第三部分,分别对郑渊洁1987年作品《驯兔记》和2001年作品《金拇指》作详细个案研究,从思想深度、创作手法、叙事策略以及反讽、隐喻等艺术手段方面加以文本细读。最后在结语部分借鉴读者反映批评的方法,分析郑渊洁的童话发展轨迹,通过对比前后期作品,归纳转型特征,从而确立郑渊洁后期作品独立于儿童文学之外的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