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锌四阵列硅基集成气体传感器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各国工业化快速发展,随之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随着人们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要求的提高,硅基微结构气体传感器具备体积小、功耗低、集成化等优点,这使其成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技术的核心,相较于传统的气体传感器,它可以更好地进行危害气体安全检测。本论文将气体敏感材料合成和硅基微结构气体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相结合,制作了纳米氧化锌四阵列硅基集成气体传感器。本课题以纳米氧化锌为敏感材料、以硅为基底,以Pt电阻丝为信号电极设计了纳米氧化锌四阵列硅基集成气体传感器,以三种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甲醛、氨气、乙醇为检测对象,检测传感器的气敏特性。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设计一种MEMS传感器微结构,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对传感器微结构进行热分析,并对传感器工作状态下的热应力进行了仿真和理论分析,验证传感器结构可行性。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气敏材料,并按照一定比例掺杂Pt(H2Pt Cl6)、Sb(Sb2O3)、Nb(Nb2O5)等贵金属以降低气敏材料的电阻率及提高气敏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气敏材料的分散性及粒径等表征,差热失重分析确定气敏材料受热后质量变化过程;制备四阵列硅基MEMS微结构传感器,每一单元传感器都涂上不同掺杂比例的敏感材料,完成了敏感材料涂覆、烧结、引线等工作,制成了传感单元成品。搭建硬件平台,检测不同掺杂比例下敏感材料的电阻率,确定Sb、Nb的最佳掺杂比例;以甲醛、乙醇和氨气作为测试气体,检测传感器的特性指标,包括浓度特性、灵敏度、响应-恢复特性、重复性、一致性等,确定最佳工作电压、Pt的最佳掺杂比例。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传感器对甲醛、乙醇两种气体的气敏性较好,对氨气的气敏性较差;最佳工作电压为5.5V,以气敏元件自身电阻最小为参考标准,Sb、Nb最佳掺杂比分别为11%和1%Nb,对于甲醛,催化剂H2Pt Cl6掺杂比例为1%时,该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最佳,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15s,恢复时间为25s;对于乙醇气体而言,H2Pt Cl6掺杂比例为7%时,该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最佳,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13s,恢复时间为20s;对氨气不具备明显气敏特性。
其他文献
生活陶艺,指的是在当今经济文化背景下,使用纯手工方式制作的,兼具实际功用与审美情趣的陶器和瓷器作品,区别于市面上大部分的流水线化、机械化生产的产业陶瓷。它既有贴近生
复合演示文档,是一种由文本、图形、图像、配色等元素组合而成的一种数字媒体,广泛应用在杂志封面、PPT(PowerPoint)文档,海报宣传等方面。使用优秀的复合演示文档可以使内容条理清晰、生动形象,而使用质量低下的复合演示文档,不仅无法有效传达信息,更容易让受众产生信息误解。因此,如何帮助设计经验不足的使用者,快速高效地完成复合演示文档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PPT文档设计为例,针对文档中使用频率最
城市雨洪模型作为研究城市内涝的重要工具,可对城市内涝防治提出较为科学的依据和建议。其中SWMM雨洪模型较为常见,模型中参数一般根据SWMM手册中给出的取值范围进行经验选取
随着技术进步和世界工业的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被引入到社会中以解决日常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大量信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快捷便利的生活被更多人所享受
一、研究背景血源性骨髓炎临床病因常分为以下几种:1.局部损伤后引起;2.急性感染所致;3.临近软组织炎症扩散引起。其中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所产生的毒力更强,破坏性更大,治愈难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带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WIFI、NFC等无线通信技术依赖于相应硬件,带来设备成本的上升,所以,本文设计了一套以声波为载波的无线通信
极化码是第一类能从理论上证明可达二进制对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技术。协作通信系统中的各个用户通过彼此之间共享天线可获得分集增益。网络编码能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基于此,在协作通信系统中采用基于系统极化码的网络编码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传输,还能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在查阅相关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协作通信常用的三种传输机制,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给出了网络编码在协作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应用模型,并对其可达传输速
优先股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披荆斩浪400多年后,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成果层出不穷。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优先股融资方式极其灵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拥有相对完善的优先股
我国毒蕈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经常有人因无法鉴别毒蕈和可食用菌而误食毒蕈,导致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现有的毒蕈识别方法存在或是依赖个人经验并不完全准确,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司法处遇的难点。一方面,未成年人心智、人格各方面发育还不太成熟,不能以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予以苛责,但也正因为如此,未成年人教育改善的可能性会很高,对其进行保护、教育,会更有助于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矫治其不良行为,对待涉及极端暴行的未成年人,也应该有严厉制裁的匹配措施。因此,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处罚”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