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纳米微粒对部分癌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xins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目前治疗癌症基本方法还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这些方法都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特别以消化功能受损和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最为明显。因此,寻找更适合的方法来医治癌症是目前科学家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对组织和细胞无毒副作用的生物材料。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主要集中在1~100nm尺度,纳米药物利用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能够从高通透性的肿瘤血管中渗出,进入肿瘤组织而实现高疗效。本试验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应用纳米技术,构建了壳聚糖纳米微粒(chitosan nanometer particle,CNP)及FITC标记的壳聚糖纳米微粒(F-CNP),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结果表明:CNP粒径36.49 nm,Zeta电位为+45.59 mV;F-CNP的粒径为58.04 nm,Zeta电位为+41.63 mV。说明本试验构建的壳聚糖纳米微粒属于纳米级材料,为稳定的正电荷体系。  体外检测CNP对癌细胞及正常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CNP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23、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人肺癌细胞株SPC-A-1、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均有抑制作用,最适抑瘤浓度范围为90~120μg·mL-1;CNP对正常肝细胞一胚胎肝细胞QSG-7701和大鼠原代肝细胞无损伤作用。  通过给裸鼠注射癌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CNP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率,检测CNP对裸鼠血清中免疫学水平的影响及CNP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CNP对裸鼠移植瘤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3.95%,仅次于肿瘤药物顺铂(cis-dichlorodim-minepletinum,DDP)组的68.24%;裸鼠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CNP可提高血清中IgA、IgM、IgG的浓度,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补体C3的水平提高24.4%,血清溶菌酶浓度是对照组的4.6倍;通过检测F-CNP的体内分布,说明CNP能进入到肿瘤部位,发挥抗肿瘤效果。  综上所述:CNP可杀伤癌细胞,并对荷瘤裸鼠肿瘤有抑制作用,可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提高补体 C3的水平,增强血清溶菌酶的浓度。本试验为CNP的开发利用及抗肿瘤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