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作家的跨国婚恋与书写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的情感生活本是游离在作品之外,但投射在作品之中便显现出许多耐人寻味思考。本文立足于中国现代作家异国婚恋这一主题,试图通过这扇窗口探究“男”与“女”、“我”与“他”之间的隐秘关系。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这种重创不单表现在器物层面,更是体现在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挫败感。大批的中国知识分子选择出国留学,这也意味着来自西方的思想观念开始进入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构架。西方女子在一定程度代表了西方文化,中国知识分子与他们恋爱甚至结婚,这原本对他国文化认同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但异国婚恋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剧性色彩:胡适与韦莲司、李金发与屐妲、季羡林与伊姆加德、邵洵美与艾米丽……昔日相爱的恋人最终都劳燕分飞。造成这种悲剧性的原因一方面是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民族身份认同的困境。另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特有的韧性与张力对知识分子的捆绑,伦理孝道让他们在面对自由恋爱时表现出孩童般的无助,并最终选择向封建婚姻妥协。在文学作品的书写方面,异国婚恋也呈现出别样的风景,老舍的《二马》更为直接地为读者展现出了异国婚恋的尴尬——弱国子民与强国子民恋爱的不平等性。穆时英笔下的爱情书写也显现出中西结合的审美趣味。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分别就胡适、李金发两人的异国婚恋展开叙述,重点阐述了“异国”因素对于他们思想的形成以及创作的影响。第二章试图从男性和女性两个方面探讨异国婚恋悲剧性的表现极其内在原因。第三章以老舍《二马》中的恋爱书写为入口,探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外身份认同的巨大困境。与此同时,穆时英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创作也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异国婚恋的文学书写形态。
其他文献
经济学的新古典模型所舍弃的社会资本要素是使模型解释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中的个人效用函数要比新古典理论中体现的简单假定要复杂得多,因此围绕着社会资本而展开的系列
利用改进的核密度模型所得到的束缚核子内价夸克和海夸克的动量分布函数,对轻子-核DIS过程的核效应给出了满意的解释,从而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智能首饰产品,并探究智能首饰产品的象征性价值及其设计思维方式。方法分析典型智能首饰产品的设计并对其象征性价值进行研究,总结智能首饰产品象征性
包装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销售商品,好的包装即好的销售。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中,只有通过对商品包装的造型进行创意设计,才能充分的吸引消费者,达到包装设计的目的。在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