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酸甘化阴理论乌梅喷雾剂对全麻腰椎术后口干和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术后口干症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为全麻腰椎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舒适感和术后康复,但目前临床仍缺乏针对腰椎术后患者口干症和胃肠功能障碍的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本研究以在全麻下行腰椎择期手术的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乌梅喷雾作为术后干预措施,根据患者唾液分泌功能的主客观指标和胃肠功能相关指标评价乌梅喷雾对全麻腰椎术后患者口干症和胃肠障碍的作用效果,为乌梅喷雾在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证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7月到2015年3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脊柱骨科符合试验标准的拟在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和术后基础唾液分泌功能指标,实验组患者采用乌梅喷雾进行口腔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温开水喷雾进行口腔干预,干预的方法为使用喷雾对准患者口腔两侧颊部及舌下各喷雾一次。本研究的总干预时间为3天,术后6小时内每15min干预一次,干预后每小时测量一次患者的唾液流率和口唇粘膜滋润程度,术后第2天和第3天日间每小时进行一次喷雾干预,测量晨间干预前和晚间干预后唾液流率和口唇粘膜滋润程度,并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情况和开塞露使用情况,对比分析和评价乌梅喷雾对术后口干症和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作用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期间共脱落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脱落2例,1例患者因术后病情需要转往ICU进行治疗而脱落,1例患者因不愿配合检查而退出实验;实验组患者脱落2例,1例患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持续性呃逆,无法判断是否由乌梅喷雾引起呃逆而停止实验,1例患者因无法耐受乌梅喷雾的特殊味道,拒绝配合干预而退出实验,最终本研究纳入的有效病例为6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4例脱落患者与60例完成试验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时间、术前基础唾液流率和口唇粘膜滋润评分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时间、术前基础唾液流率和口唇粘膜滋润评分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术后基础唾液流率和口唇粘膜滋润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唾液流率和口唇粘膜滋润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第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唾液分泌功能的纵向对比中,实验组干预的6小时内唾液流率均显著升高,显著高于术后基础唾液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乌梅喷雾干预的前4小时唾液流率和术前基础唾液流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的第5和6小时唾液流率显著高于术前基础唾液流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的第1小时唾液流率与术后基础唾液流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的第2到6小时内唾液流率显著高于术后基础唾液流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的6小时内唾液流率均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唾液流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唾液分泌功能的横向对比中,实验组唾液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梅喷雾增加唾液分泌的效果显著高于温开水喷雾。在干预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口唇粘膜滋润程度评分的纵向比较中,实验组患者口唇粘膜滋润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基础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干预的第1到5个小时内,患者口唇粘膜滋润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基础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的第6小时后患者口唇粘膜滋润程度评分恢复至术前基础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温开水喷雾干预的第1个小时后患者口唇粘膜滋润程度与术后基础评分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到6小时内患者口唇粘膜滋润程度显著高于术后基础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温开水喷雾干预的6小时内患者的口唇粘膜滋润程度均显著低于术前基础评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乌梅喷雾干预的6小时内患者口唇粘膜滋润程度均显著高于使用温开水喷雾干预患者的滋润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乌梅喷雾干预的6个小时内患者的滋润口唇粘膜效果显著优于使用温开水喷雾干预患者的滋润程度。实验组干预第2天晨间和第3天晨间唾液流率与术前基础唾液流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天晚间和第3天晚间唾液流率显著高于术前基础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第2天晨间唾液流率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唾液流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天晚间唾液流率与第3天晨间和晚间唾液流率与术前基础唾液流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第2天和第3天晚间唾液流率均显著高于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第2和第3天晚间唾液流率均显著高于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的第2天和第3天唾液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唾液升高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第2天和第3天不同时段患者的口唇粘膜滋润程度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67±7.89)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13±3.98)小时,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排便时间为(62.72±16.59)小时,对照组患者肛门排便时间为(88.47±23.76)小时,两组患者肛门排便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为47%,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开塞露使用率为7%,对照组开塞露使用率为43%,两组患者开塞露使用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乌梅喷雾能有效增加全麻腰椎术后术后患者唾液分泌和口唇粘膜滋润程度,促进受抑制唾液腺体的分泌功能恢复,缩短术后口干症的持续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为临床治疗术后口干症提供证据。2.使用乌梅喷雾干预腰椎术后患者,可通过类似“假饲”行为刺激神经活动,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减轻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进一步实验后可考虑将乌梅喷雾广泛使用在术后患者的护理中。3.本实验进一步肯定了乌梅喷雾治疗术后口干的疗效,并初步探讨了术后口干症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内在联系,使用乌梅喷雾进行口腔部干预治疗两种疾病,安全有效,用法简单,适用于术后患者早期干预,限制条件少,有利于乌梅喷雾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其他文献
<正>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我们25年间(1967~1992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乳腺恶性肿瘤648例,其中炎性乳腺癌6例,占0.9%,现将本组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转化及转化为白血病的内在因素,研究有效控制转化的措施。方法 对MDS42例,进行骨明分析,观察有改变及其各型之间的转化。结果 对42例MDS的观察,发现RA型生
<正> 肿瘤表达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胃癌细胞表达广谱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内脏激素,这些介质作为自分泌和
目的 通过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临床分析,研究各种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29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追踪,临床分析,比较年龄、性别、肿物浸润肠腔的范围,肿瘤大小,区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探讨彻底除腮腺区肿瘤组织最佳方式。方法 自1985年5月 ̄1996年12月间,进行腮腺手术65例;其中浅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42例,腮腺浅叶及深叶切除解剖面神经4例,全腮腺及面神经和该
目的 采用中药乌骨藤的灭菌水溶液(消癌平针剂)经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晚期肝癌。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将预成形RH导管选择性地插到肝总动脉,然后根据造影后肿瘤供血情况,超选择
目的 提高膀胱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方法 通过扩大芬除范围,膀胱部分切除者术后行盆腔区域化疗,膀胱分切者术后行全身化疗。结果 一年生存率90%,三年生存率67%,5年生存率40%。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介绍了导则修订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评价依据和程序要求、电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评价标准
本文以制度理论为视角,构建"制度压力—员工社会责任行为—企业绩效"的分析模型,通过对江苏省238家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调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制度压力的三个维度规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了国家的各行各业之中,在当今的建筑产业中,更是有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是我国传统工业的重要一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