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闲录》中的戏曲资料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民国初期文艺增刊《娱闲录》中的戏曲资料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新戏曲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在着力勾画《娱闲录》的办刊始末和内容构成外,重点研究了其所反映的川省地区新旧剧发展、京川剧之争和士伶交往等焦点问题,并对所刊剧本做了整体性的解读,以考察清末民初成都地区的戏曲艺术观。为此,本文分前后五章,并附附录三种以为补充。第一章以樊孔周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由樊孔周牵头,在吴虞、胡鸿勋、方于彬、刘长述等人的支持配合下,四川公报增刊《娱闲录》的创刊始末。此外,此章还尝试分析了《娱闲录》办刊宗旨与内容特色。作为增刊单独发行的《娱闲录》共发行二卷二十七册,它坚持开门办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在内容上集小说、戏曲、诗词于一体,注重平衡杂志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受到了读者的极大欢迎。第二章分类介绍《娱闲录》所刊戏曲资料。通过对《娱闲录》中的戏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将其大致分为四类:伶人小照(剧照)、小史类,剧本,剧评及其他戏曲相关资料,并对四种戏曲资料加以简要分析与初步研究。第三章考察研究民初蜀地戏曲批评实况。民初四川戏剧界,一方面沿袭儒家礼乐大道,关注戏曲的社会功用,强调戏曲对民众的启蒙效果,另一方面,又越发重视戏曲本身的审美性,追求戏曲活动的美学价值,在戏曲本体论和戏曲艺术改良方面发出了诸多声音。第四章对《娱闲录》中体现的士伶交往事实进行梳理,并探求其原因。清末民初,士伶交往频繁,究其原因有三:皇族热捧和启蒙思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伶人地位;川省刀兵战祸、匪盗天灾加重了士人寻求理解和及时行乐的意愿;部分伶人重文好学、行侠尚义,其名士风度吸引文人引其为知己。第五章整体研究《娱闲录》所刊剧本,介绍了各剧本的刊行期号、作者译者、内容概要、本事来源等,并对此时剧本中的家国情怀加以分析,认为其中既有对传统戏曲"大旨谈情"、"扬忠刺奸"的眷恋与弘扬,又有对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本地区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尿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淋球菌及念珠菌等感染情况。方法:对1887例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衣原体、支原体、
不论是飞檐走壁、仗剑行侠的江湖梦,还是“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千里飞剑的长生之梦,人们对于侠客的幻想从未停歇。侠士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勇气;有
对5例已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为期3个月的系统康复治疗,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最佳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方法。
为了解决互联网上内容安全问题,提出一种互联网内容安全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四层,即网络层、信息识别层、信息流过滤层和内容检测层。网络层中是互联网上通过的文本信息、音
《蒙古秘史》作为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书面文学作品,吸收了诸多民间文学元素。本论文以《蒙古秘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主要的民间文学元素——传说故事、口传诗歌、英雄史
针对高光谱图像数据量大、数据维数高、光谱信息丰富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主成分分析(PCA)降维的特征提取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小波变换的优势,在光谱域内针对每个
自2002年起,麦家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与读者见面,便一举拿下中国小说协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从此便开启了麦家谍战类型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之路,并在2008年凭
We b内容安全是当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利用本体和动态描述逻辑,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的We b内容安全检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
在当代四川乡土小说的研究中,李一清的乡土小说创作不可忽视。这位来自于川东北农村的作家创作了大量极具乡土情怀的乡土小说,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认可。李一清是当代四川乡土
改革开放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开始真正建立起来。医疗保障制度方面,有新农合帮助农民缓解看病难的医疗费用问题;就业保障方面,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就业保障法》为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