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研究——以四川省安县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很少,可供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面临着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国家在耕地保护的政策中下达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同时也加大了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力保现有耕地的数量不能减少;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以及城镇化进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那么如何来协调“吃饭”与“建设”的关系,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农用地整理的前提所在。目前在土地整理中,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然而通过农用地整理来补充耕地的潜力已经在逐步缩小,因此补充耕地的任务势必向农村居民点整理上转移。   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的研究论文。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县为例,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的现状进行空间布局的分析从而得出分布的现状问题,在针对安县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合理、利用不充分甚至荒废宅基地的情况上,提出需要整理的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位置以及整理的时序。通过安县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的研究,对安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安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安县为例,在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景观分析的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利用Mapgis、Fragstats、Arcgis软件对安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问题进行空间分析;其次将分析结果与安县农用地分等、农用地产能核算相结合,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及确定权重,来综合确定安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空间分布位置与整理的时序;最后通过对整理前后的对比,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三方面来综合分析得出整理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整理的意义,从而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及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海米提·依米提教授“新疆博斯腾湖环境演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项目的研究结论之上,同时对水资源的研究理论进行借鉴,综合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撰写,同时以多个水文站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熔炉,总会有些东西浮出溶液上面,这就是社会热点问题,其出现说明原本的溶液没有适合它的溶剂将其溶解,那么就需要谋求或者尝试添加新的溶剂将这个难溶物溶解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进展来看,土壤侵蚀现状研究是研究水土流失的一个重点方面,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在2008年~2009年之间通过径流小区的方
中国西南石山地区石漠化引起生态环境退化、人们生活贫困等问题。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目的是在治理工作中总结与概括出一系列行之有效、可供推广的石漠化治理的方法。本文针对
海洋和陆地作为地球表面的两大基本的地貌单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环境。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资源、环境压力日渐增大,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向具有巨大开发潜力
A fourth-order low-distortion low-pass sigma–delta (∑⊿/ modulator is presented for micro-machined inertial sensors. The proposed single-loop single-bit feedb
在经济发展和信息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大数据的研究越来越多,这其中尤以空间数据的需求最为强烈,而这些空间数据中社交媒体地理数据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有很多学者对这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是目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而开展典型地区的案例研究是认识全球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同盆地中部丘陵区的代表县怀仁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有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农业资源加速自由地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既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带来一系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住房问题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住房紧缺、房价过高、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等问题在大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解决中低收人群体的住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