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京剧水浒剧目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京剧水浒戏在其创作、流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识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概述。晚清民国时期,享乐之风、戏曲演员的职业化、演出的商业化对京剧水浒戏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京剧水浒戏的传统剧目共计72种,从情节内容上大致分为五大类型。 第二章:造反精神与礼乐传统。京剧水浒戏继承了小说《水浒传》的造反精神,但摒弃了某些极端化的情感和行为,也摒弃了传统士大夫的忠君意识和文以载道观。一方面具有普通百姓的是非标准和道德准则,另一方面更注重审美愉悦,具有赏玩性的品格。 第三章:狂欢与复调。在某些京剧水浒戏中,人的性欲、物欲被充分地肯定,战争变得游戏化、狂欢化。梁山人物摆脱了种种道德上的禁忌和束缚,具有了世俗化的品格。特别在京剧《乌龙院》中,主人公的意识开始独立于作者的意识之外,人物之间有着丰富的对话性,体现出一种复调的倾向。 第四章:两性社会角色。京剧水浒戏中,梁山英雄救美的故事被赋予三种不同的社会心理期待:对两性生活的向往,对和平安宁生活的乞求,对扫除奸佞建功立业的幻想。英雄救美有时与忠奸斗争、才子佳人互相渗透,互相杂糅。在两性的角色定位,人物的美丑标准以及创作方法上,反映了从民间到官方不同层面的思想意识。 第五章:变异与传承。京剧的剧本文学与表演是紧密结合的,具有民间文学的特征。京剧水浒戏在不断的变异中得以丰富完善。武功技巧的运用丰富了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段,同时也造成某些剧目思想内涵太少,人物形象干瘪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