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为炙手可热的材料,它表现出的及其优良的热稳定性,高杨氏模量和理论上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的宠儿。近十年来,众多的关于石墨烯的工作被报道出来,石墨烯不仅能单独的作为优良的导电导热材料,石墨烯巨大的比表面积也可以使其作为优秀的载体材料,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复合得到复合材料增强体。其中,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发现时间较早,制备方法成熟,因此,可以用来与石墨烯复合制备出具有磁性、光热吸收、热阻、光热敏传感器、化学或者生物活性的复合材料。然而,不幸的是,石墨烯片与片之间较弱的连接作用导致石墨烯在纵向上的电子传输性能极弱,并且严重抑制了石墨烯个体的高导电性和机械强度。与此同时,石墨烯片层之间不可避免的由于π-π叠加和范德瓦尔斯力引起的团聚现象减少了石墨烯理论上巨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减少了石墨烯对金属纳米粒子的负载量。因此,如何在不影响石墨烯自身性能的情况下制备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烯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石墨烯为研究主线,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制备具有不同形貌的石墨烯,而后将其与金属纳米粒子进行复合。并根据复合材料自身的性质来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通过选取不同的原材料和实验方法来制备具有不同形貌的石墨烯,实验证明,原材料不同,制得的石墨烯产物的质量有着明显的不同。在采用相同的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时,常用的石墨粉、鳞片石墨以及膨胀石墨为原料得到的石墨烯的尺寸远小于将膨胀石墨由液相超声剥离处理后制得的石墨烯的尺寸。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石墨片层间致密的结构,超声处理过程将膨胀石墨打碎并剥离。而后的氧化反应可以更轻松地使含氧基团插在石墨片层之间。该种方法制得的石墨烯尺寸大于100微米,且层数小于3层。另外,在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后,通过水热还原的方法得到了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石墨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与金属纳米粒子复合制备复合材料。在后续的实验中,通过将三维网状石墨烯进行再一次的氧化制备得到具有致密花束状堆积的氧化石墨烯,进一步增大了石墨烯的比表面积。该种石墨烯同时具有粘性,也可用作涂层材料。(二)采用了一个简单的一锅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一系列的金属纳米氧化物和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利用金属氧化物自身的优良性质与石墨烯进行复合,使单一的材料性能得到了增强。结果表明,将石墨烯与四氧化三钴通过水热还原一步制得后,产生了新形貌的四氧化三钴,并且,该种复合材料在析氧反应中具有高的催化效率以及电子迁移率。同时,也利用了四氧化三铁的磁性制备出了磁性抗氧化清漆。实验证明,石墨烯的加入显著地改观了四氧化三铁在清漆中的分散性。得到的产物可以均匀的分散在清漆中,在水中和海水中均有优秀的抗氧化性能。
其他文献
黄骅坳陷CO2以丰度大、成因类型较多、分布层位较多、高纯度气藏分布地域较集中和气关系图为主要依据,参考CO2丰度及产区地质条件,对黄骅藏规模较小为特征。以R/Ra与δ13CCO2
研究背景:Oct4是POU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主要表达于胚胎干细胞、生殖干细胞以及未分化胚胎癌中,对于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Oct4在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今,注重对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已成为中考英语的一大趋势。阅读理解能力影响并制
<正>对分段函数,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函数定义域的并集;(3)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的值域的并集.在解决
"表现手法"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这一概念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阐述,而中考或其他考试命题中又常常涉及,这就给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惑。语文教师只有明确"
在对20多口钻井的录井资料、岩心特征、粒度特征、测井资料及沉积层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马仙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正>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是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写作文也成为让大部分学生感到痛苦的学习任务。我在教学中感受到,学生害怕写作原因有三:1.生活内容单一贫乏
【目的】评价30份红三叶种质资源的营养价值,筛选出营养价值优良的资源材料。【方法】以红三叶开花期的9个营养因子为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
近几年,在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发育区发现了多个"古生古储"型煤成气藏,表明黄骅坳陷煤成气勘探具有很大潜力。从黄骅坳陷的潜山类型、生气条件、储层特征、供储关系及
自从2009年政府采取前所未有的救市措施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便出现了明显的减速趋势,对此国内外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但诸多解释并不具有说服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