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响应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流失是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研究表明,截至1999年,西部地区(不包括西藏)水土流失面积为10436.9万公顷,占到了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改善水质、保护土壤和水环境的巨大水文作用,因此合理的森林植被生态建设是解决西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论文研究的意义就是要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尤其是要深化对森林植被环境效应的认识,从而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论文以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对该流域的径流、泥沙和水质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并重点探讨降雨和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生态响应的影响。论文实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西部干旱区小流域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罗玉沟流域的空间数据库(包括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图等)和属性数据库(包括降雨、气温、风速、相对温度、农业管理等)。根据DEM和水系分布图由模型自动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10个子流域,结合1986~2000年实测水文资料进行了模型参数的敏感度分析以及参数的校准和验证,得出校准期的相对误差为14.0%,相关系数为96.1%,Nash-Suttcliffe系数为0.89,验证期的相对误差为8.8%,相关系数为91.5%,Nash-Suttcliffe系数为0.82。结果表明实测流量和模拟流量的线性回归系数和模型的效率系数满足模型模拟的要求,该模型适用于研究流域。基于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罗玉沟流域在1986年、1995年和2000年不同时段的径流、泥沙和养分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对水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泥沙和水质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年内降雨较多的月份,产生的径流和泥沙量也较大,反之年内降雨量较少的月份,产生的径流和泥沙量也较小。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减少和林地面积的增加,相应的水文变化是径流量的减少、泥沙量的减少和养分流失的减少。其中,1986年坡耕地上产生的径流量最大,泥沙和养分的流失也最
其他文献
为探讨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旱柳(Salix matsudana)、小黑杨(Populus Xxiaohei T.S.Hwang et Liang)、白榆(Ulmus pumila)、马蔺(Iris lacteaPall.Var chinensiskoidz)4种植物的
第1号榜单:全国都市报30强●1.广州日报●广告经营额连续16年领跑全国报业,成为珠三角地区发行量最大,覆盖读者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报纸。巨大的消费规模支撑了广告的稳定持续
能源是构成现代文明社会的四大支柱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主要基础。但随着人类的发展,一次非再生能源已经面临枯竭,解决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伴随
北京鲜花港投资发展中心自2010年以来,每年都举行郁金香花展,近年来一直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郁金香花展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每年进口大量种球布展而种球退化严重,因此
汽车产品进11将超过100亿美元商务部机电司预计今年中国汽车产品进口将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今年以来,中国汽车产品进口持续大幅增长,1至 Automotive products into 11 will e
繁柳组(Sect.denticulatae)隶属于杨柳科柳属(Salix Linn.),泛喜马拉雅范围内约有30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印度,尼泊尔,锡金也偶有分布。由于该组中大部分类群所处环境复杂
器官巨大性是四倍体植株的最显著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小报春的观赏价值,本文利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小报春种子,诱导四倍体,从而增加其花朵直径,提高小报春观赏
为了解决Internet安全问题(包括身份验证和机密性等),各企业、组织研究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春中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作为安全基础架构得到广泛的应用.PKI采
以实验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运用教材提供的实验素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通过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
期刊
以退耕还林工程的整个工程区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动力学等多种先进理论和技术,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横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