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视域中民俗的审美价值探讨——以“津味儿小说”为例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描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而且加深了文学作品文化内涵。民俗与文学有着较深的契合性。   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既葆有原生态民俗的丰富形态与生命品格,同时又因它的符号化特质,具有在不同的文学情境中涵义的丰富性。一方面,民俗显现了一个群体或民族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形态,有着民众共同的心理印迹和历史记忆;另一方面,文学中的民俗凝聚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审美判断,显示出人的自由创造力。文学中的民俗是原生态民俗的审美化、艺术化,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刻画人物形象、彰显地域色彩、获取艺术生命力三个方面论述文艺民俗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为人学,重在刻画描写人的文化生命。人的文化生命都会受到具体独特的民俗文化功能的制约。民俗在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的情感和性格、揭示人的本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学走向世界是以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色彩为标记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面貌。文学中的民俗赋予了文学作品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色彩,使它更具世界艺术的品格。   民俗可分为物态化的民俗和观念形态化的民俗两种形式。前者是文艺表现的表层事象,后者才是文艺创作追求的深层内涵。当读者超越语意层次、超越民俗事象本身,探寻民俗背后深刻的历史及社会动因时,就沟通了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从而获得较深的审美感受。   “津味儿小说”大规模地展示了天津地域文化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审美空间,是我国地域文化小说中别具特色的一派。冯骥才在“津味儿小说”文学创作及祖国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本文以“津味儿小说”为案例对文学中的民俗进行解析,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以期对文学中的民俗有更客观更具体的理解和把握。
其他文献
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与描绘是毕飞宇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毕飞宇在书写女性形象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女性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困境。他以独特的视角探寻女性在不同情境下的生存状态及其悲剧命运,流露出对女性深切的理解和同情。毕飞宇对女性生存现状书写的自觉,为同时代多数男性作家所不及。因此,有必要对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生存困境做深入探究。论文拟从女性生存困境的呈现、女性生存困境书写的特点及女性生存困境书写的原因
学位
关于区域形象的建构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和重视。如何建构良好的区域形象,增强地区软实力,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电视媒介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由于作家身份的限制,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的习气,这些习气影响着文学创作,使作家的文学活动带有明显的身份意识。在古代文学批评中,普遍存在着以作家群体的习气来批评单个作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