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乐教思想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red0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他的乐教思想在《荀子》一书中单独占据一章,与礼论、性恶论等思想齐名。荀子论述了先王制定乐的原因、乐的作用、乐的分类等,批判了墨子“非乐”的思想,全面阐述发扬了儒家的礼乐仁和思想,把儒家礼乐思想构建成一整套立论严谨的体系。荀子在他的《乐论》中指出乐一方面反应了人们的感情,一方面又反过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教育、感染作用。因此,君王重视礼乐教化,使人民通过音乐的感化,移风易俗,就可以巩固统治。荀子的乐教思想立足于人性人情的本质,用音乐化人于无形的功能,发挥乐的政治教化作用,对当今社会教育发展具有有着深刻的启示;另外,荀子所提倡的用礼乐来巩固政权、管理人民,也对当今社会建设具有借鉴价值。本论文通过对荀子乐教思想的背景、源流、内涵及作用的深入分析与阐释,借古事今,挖掘了先秦乐教思想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本论文共计三章:  第一章,先秦儒学对礼乐的反省,通过对三代礼乐文明的特征及礼崩乐坏出现的原因的分析,引出孔孟荀儒家对礼乐文明的反省。第二章,荀子乐教思想探析,从乐的本质出发,研究乐的产生、重要性及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并探析乐与礼的关系、荀子对墨家非乐思想的批判。第三章荀子乐教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挖掘先秦儒家对乐教思想的阐发的理论价值,虽然秦汉之后儒学乐教精神丧失,但是荀子乐教思想仍具有现代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1871年伟大的巴黎公社革命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首次尝试,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创举,为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本文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田野调查的方法考察了硗碛嘉绒藏族乡历史时间轴上三个历史阶段(解放前到新中国成立,建国后到1983年,从1983年至今三个历史阶段)的信仰表
“神学人类学化”是以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为标志的神学走向。“神学人类学化”肇始于康德,经过黑格尔、施莱尔马赫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深入阐发,神学人类学成为现代神学的主要方
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文化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谁掌握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会在未来的国际竞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