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他的乐教思想在《荀子》一书中单独占据一章,与礼论、性恶论等思想齐名。荀子论述了先王制定乐的原因、乐的作用、乐的分类等,批判了墨子“非乐”的思想,全面阐述发扬了儒家的礼乐仁和思想,把儒家礼乐思想构建成一整套立论严谨的体系。荀子在他的《乐论》中指出乐一方面反应了人们的感情,一方面又反过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教育、感染作用。因此,君王重视礼乐教化,使人民通过音乐的感化,移风易俗,就可以巩固统治。荀子的乐教思想立足于人性人情的本质,用音乐化人于无形的功能,发挥乐的政治教化作用,对当今社会教育发展具有有着深刻的启示;另外,荀子所提倡的用礼乐来巩固政权、管理人民,也对当今社会建设具有借鉴价值。本论文通过对荀子乐教思想的背景、源流、内涵及作用的深入分析与阐释,借古事今,挖掘了先秦乐教思想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本论文共计三章: 第一章,先秦儒学对礼乐的反省,通过对三代礼乐文明的特征及礼崩乐坏出现的原因的分析,引出孔孟荀儒家对礼乐文明的反省。第二章,荀子乐教思想探析,从乐的本质出发,研究乐的产生、重要性及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并探析乐与礼的关系、荀子对墨家非乐思想的批判。第三章荀子乐教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挖掘先秦儒家对乐教思想的阐发的理论价值,虽然秦汉之后儒学乐教精神丧失,但是荀子乐教思想仍具有现代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