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G聚合物微球与孔喉匹配关系及调驱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_s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膨颗粒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调驱剂,因其自身良好的深部运移及封堵能力广泛应用于高含水、强非均质性储层,而其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与储层的匹配性。本文针对一种新型自适应微凝胶颗粒(SMG),通过宏观驱替和微流控实验对其静态性能、储层匹配关系、调驱效果、运移及封堵机理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等手段评价了SMG的静态性能。建立了考虑粒度中值及分布范围的匹配系数计算方法,通过长岩心流动性实验得到了微球与岩心的匹配关系,通过SEM扫描岩心切片验证了SMG的深部运移能力。通过并联驱替实验研究了渗透率级差和驱油体系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通过微流控实验对SMG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封堵及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G水溶液稳定性好,粒度分布均匀,膨胀倍数随老化时间、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微球浓度升高,微球与孔喉的最佳匹配系数变小,当SMG质量浓度为0.1%、0.2%、0.3%时,最佳匹配系数范围分别为1.28~2.10、0.92~1.48、0.77~1.28。双管并联驱油实验中,当高渗层渗透率在最佳匹配系数范围内时,SMG获得最佳的剖面改善及提高采收率效果;SMG与聚合物复配使用有更好的降水增油效果。SMG存在四种封堵形式:直接封堵、架桥封堵、排列封堵和水动力滞留封堵,并且可通过自身的形变通过孔喉,实现深部调驱,提高采收率。
其他文献
艾哈代布油田为典型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Kh2层属为该油田主力油层,采取水平井注水开发,受高渗带、裂缝带等影响,目前油田含水上升较快,稳产与高含水的矛盾日益显现。为深入探究影响注水开发的因素,建立注水开发诊断模型,结合地质资料和生产资料,对受高渗带、裂缝和底水影响的生产井进行分类研究,得到诊断水淹的图版。开展两注一采正对水平井网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高渗层、裂缝发育程度、注采井位和注采比对含水规律的
靖安油田白于山加密区长4+5油藏属于特低渗岩性油藏,自2002年超前注水开发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加密。由于储层内部结构复杂、砂体连通性认识不足,目前存在油藏水驱不均匀、剩余油分布不清楚等难题。因此,开展储层精细解剖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对于提高该类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研究区主力油层长4+52层划分为6个小层。基于区域的沉积背景和测井相,
本文以德惠断陷东部鲍家洼槽白垩纪营城组为目的层段,利用钻井、测井与三维地震资料和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针对其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地层剥蚀较严重的改造型洼陷开展了营城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特征与沉积体系展布、储层特征及发育规律的研究,取得如下研究进展与成果。首先,井-震结合建立了鲍家洼陷营城组层序地层格架。基于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将营城组(K1yc)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
相较于常规的刚性立管,非粘结性柔性立管在能承受较大轴向载荷的同时还能保持较好的弯曲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海洋油气作业中。柔性立管是由多种结构装配而成的一种复合管道,不同的结构用来承载不同的载荷,抗拉铠装层是立管中用来承担轴向载荷的结构,是立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况条件十分恶劣,立管内部的抗拉铠装条带容易产生断裂,这种内部存在断裂条带的立管被称为“内置缺陷性立管”。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如果缺陷立管中的铠装
对于具有较长注水开发历史的高含水期或特高含水期的油田来说,受长期水驱过程的影响其储层渗流特征已然发生了改变,剩余油分布规律趋于复杂化,具有较大挖潜难度。M区是典型的长期水驱油藏,注水开发历史长达70年,解剖和分析M区油藏渗流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能够有针对性的完善长期水驱渗流理论,并对同类型长期水驱油田日后的开发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在调研已有长期水驱渗流特征成果基础上,开展M区长期水驱物理模拟实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提升促成了页岩气的商业开发,已成为页岩气高效开采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工艺的影响,压裂过程会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而对产能造成影响。另外页岩气的滑脱、扩散以及解吸等传质机理也是进行产能预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由于现有的页岩气产能模型中绝大多数都未考虑到改造区非均质的影响,因此建立考虑改造区非均质的产能预测方法就显得非常有意义。首先对影响页岩气流动的非线性因素包括气体黏度、压缩因子和
苏里格气田致密储层进行开发时,通常采用直井分层压裂的方式,但实际中随着生产进行,压裂井经常出现产量递减明显甚至生产困难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气田的开发效果,因此,急需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单井压裂、返排实际状况的渗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对压裂井进行评价,从而对问题井进行诊断分析,优选出潜力井,为新井措施及问题井增产或复产提供思路。本文首先运用渗流力学知识,结合体积平衡原理,建立了压裂、关井过程的数学
LKQ油藏是典型的深层稠油油藏,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快,开发效果较差,拟采用减氧空气吞吐的方式来提高采收率。因此本文在国内外文献调研和目标区块概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一维填砂管实验、二维可视化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的方式,得到水驱油、注气及连续生产过程中油气水的分布和运移特征,清晰描述减氧空气吞吐的抑水增油机理,最后分析地质条件和工艺参数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应
流动单元是油藏精细描述的最基本研究单元,针对流动单元划分也有很多方法。虽然现在对流动单元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但是现有的流动单元划分仅仅是选择纯静态参数,针对超低渗储层,在实际投产过程中,动态参数如压裂效果,压差等同样影响储层的流动特性和最终的产能。本文通过公式法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考虑参数动静态结合,优选出影响流动单元产能的主控因素,分别是:渗透率、有效厚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压裂加砂强度、压差等五
我国海上绝大多数的油气资源属于稠油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在渤海海域,稠油油田地质储量占到了油区总地质储量的76%。在开发过程中,油井见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提液作为一项重要的稳产措施,投资少、见效快,在各大油田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油田上部分井提液后出现含水急剧增加,提液变成了“提水”;还有一部分井提液效果不明显。本文在调研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海上强底水稠油油藏提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LD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