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确定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5例,女性42例,年龄在60~94岁之间,平均71.2岁,所有病例均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再考虑行胆囊切除术等确定性的手术。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转归进行总结,并通过对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前、术后化验指标的对比,以确定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87例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均置管成功,置管后1-2天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如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和局部压痛、Murphy征等基本缓解,置管后2-5天复查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较置管前明显下降(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较置管前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84例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后,施行择期胆囊切除术及肝脏部分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等手术治疗。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临床急性症状缓解后拔除引流管。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中有5例引流管堵塞,3例引流管脱出,2例引流管出血,对引流管脱出及引流管堵塞的患者及时更换引流管,更换后无引流管堵塞和脱出,对引流管出血的患者予卧床休息,适当应用止血药物后好转。择期手术后患者中1例因为严重肺部感染死亡,3例胆汁漏、8例切口积液感染和1例切口出血均保守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对于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如果身体状况不适合行急症胆囊切除术,可以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以缓解临床急性期症状,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等确定性的手术治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对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尤其适用。
其他文献
在说话人识别领域,MFCC特征参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MFCC特征参数包含了语义信息、语种信息和说话人信息等多种信息,所以存在参数中说话人个性特征信息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将
该研究采用电子舌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黄酒酒龄的快速鉴别。为确证黄酒样品酒龄,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1年陈、3年陈和5年陈黄酒中20种氨基酸,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
本文献研究从关注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开始,继而深入到注重农村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国外研究分别从传统农业改造、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平衡发展等视角展开,国内研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HBcAg)是乙肝病毒的核壳结构蛋白,由183~185个氨基酸组成,大小约21~23kD。HBcAg由于其能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
铁矿石中钙、镁的含量较低,大部分在2%以下,从抽查中,钙、镁的合格率较低,结果波动较大,我们就分离方法、蒸馏水及试剂空白等方面作了一些实验,供大家参考、讨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各种应急突发事件日趋增多,且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机动卫勤分队是卫勤保障和应急突发事件灾害救援
分析了规划背景,提出了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料林基地布局与重大项目规划、林产化工产业布局与重大项目规划以及人造板产业布局与重大项目规
本论文利用激光加热金刚石对顶砧高温高压技术、共聚焦拉曼散射和前向布里渊散射技术相结合的一套新的实验方法,以水和氨这两种含氢分子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高温高压对
<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因肝脏失去血液供应,导致器官缺氧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通常分为热缺血损伤和冷缺血损伤。热缺血损伤通常发生
涡轮叶片平面叶栅优化方法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了造型方法、性能评估方法、优化方法三个关键环节,在iSIGHT平台下完成了叶栅优化过程集成,建立了适合工程应用的涡轮叶栅多